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算是《我们知道常识吗?》的续篇,准备弄一个合集,之后有类似的文章全部归于此类。同时本文也算是一则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阅读时觉得挺有意思的内容,之后翻看更为容易。否则一段时间过后,一本书看完内容就全部忘记。而我又有个不好的习惯,看完的书短期内不想看第二遍,再说想看的书太多,书架上愈加愈多,应接不暇。那看完一本后记录一下更有必要,以作安慰。
题目自是有标题党之嫌疑,不过也不算瞎说,源于阿城《爱情与化学》一文中的描述。
他提到人脑是由“新哺乳类脑”(例如人脑),“古哺乳类脑”(例如马的脑)和“爬虫类脑”(例如鳄鱼的脑)组成的,或者说,人脑是在进化中层层叠加形成的。
古哺乳类脑和爬虫类脑都会直接造成我们的本能反应。比如,如果你的古哺乳类脑强,你就天生不怕老鼠,而如果你的爬虫类脑强,你就不怕蛇。我们常常会碰到怕蛇却不怕老鼠,或者怕老鼠而不怕蛇的人。
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古哺乳类脑强,有的人爬虫类脑强。我个人特别怕蛇,看来是前一种脑,中国有句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觉得现实中更厉害,我20多年前被蛇咬过,到现在见到蛇都怕得不行。有时在路上走,突然看到长条状的东西会被吓一哆嗦。
这两种脑还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爬虫类脑位于脑的最基层,负责生命的基本功能,其中的“下视丘”,有“进食中枢”和“拒食中枢”,负责饿了要吃和防止撑死,也就是负责我们人类的“食”。
下视丘还有一个“性行为中枢”,人类的“色”本能即来源于此。
色这一块相信很多人感兴趣,但实际上文中所说的“色”更多指的是性别和性向。按文中所述,“性行为中枢”究竟是雄性化的还是雌性化的,在它发育的初期,并没有定型。
怀孕的母亲会制造荷尔蒙,她腹中的胎儿,也会根据得自父母双方遗传基因染色体的组合,来决定制造何种荷尔蒙,这两方面的荷尔蒙决定胎儿生殖器的构造与发育。
同时,这些荷尔蒙进入正在发育的胎儿的脑中,影响了脑神经细胞发育和由此而构成的联系网络,决定性行为中枢的结构。脑的其他部分,相应产生“男性化脑”或“女性化脑”的基本结构。
这些“硬体”定型之后,就很难改变了。但是在定型之前,也就是脑还在发育的时候,却是有可能出些“差池”的,当这些“差池”也定型下来的时候,就会出现例如同性恋、双性恋的类型。当代脑科学证实了同性恋原因于脑的构造。我们常说“命”,这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命,先天性的。
这里对我们理解同性恋和双性恋也算是做了科学上的知识普及。
继续回到题目要说的话题,为何不怕蛇的人更绝情?并不是这个人更绝情,而是生理意义上他(她)的构造就让其成为了这样的人。
脑神经生理学家证实,古哺乳类脑中的边缘系统是“情感中枢”。因为这个中枢的存在,哺乳类比爬虫类“有情”,例如我们常说的“舐犊情深”,哪怕它虎豹豺狼,只要是哺乳类,都是这样。爬虫类则是“冷酷无情”,这怪不得它们,它们的脑里没有情感中枢。
不怕蛇的人情感中枢较弱,所以显得更冷酷无情。这也是同样的故事或者电影,有的人看了容易感动甚至掉泪,有的人觉得没什么感觉,甚至对掉泪的人很费解,心里在想他感动个什么呢?
当然阿城的原文是《爱情与化学》,本文只截取其中一段作为素材,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原文,里面涉及的内容更多,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细节,例如“太监也能性高潮”。
综合以上,好像人的性格也可以简单做个二分法,一类怕蛇一类怕鼠。也有两个都怕的,所以二分法只是粗暴的分法,具体到细节就会相当复杂,“怕”要是按比例来分,就能组成很多个组合。
现实中我发现我老婆并不怕蛇,确实有“冷漠绝情”的一部分,但是我看她看书看电影也经常感动。
所以本篇文章大家就当扩展下了解就好,现实中人还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