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看到一些新闻说出国留学的学生总是和本国人在一起玩耍,不能融入国外的文化和社交圈。然而,亲身体验之后想说,他们不是怯懦,那本就是他们原来的样子,只是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
国内的孩子从不被教育如何去社交,有些亦或功利地到处找寻外国人说话练口语,将自己尽量隔绝在本国人的社交圈内;有些亦或只活动于固定的华语圈;有些明明羡慕嫉妒那些活跃激进的孩子,自己却因为性格问题而始终无法放下傲娇的架子;同时,观察之下,外国的同学何尝不是这样呢,或许在他们的眼中,华人的人数成为了集体优势,他们成为了少数者,而不敢轻易踏足我们的圈子;亦或是刻板印象,认为华人语言沟通不利索,那又何必花费那一份能量呢,不如抱团好沟通又文化相近的小伙伴;所以最后,自然而然,亚裔和欧美像两条不同颜色的河流汇合成一条清晰的分界线。
作为一个没有多余能量的心灵流浪者,对于社交只求顺其自然,我明白社交是需要主动的,即使顺其自然也需要偶然的推波助澜,但绝不是谄媚和没话找话。我尝试在脸书上建立讨论组,希望通过课业上的着重点,将志同道合的人聚集起来,然鹅我还是naive了,点赞的不少却无人响应,反而微信群里找到了些许小伙伴。这就好比,你花了大力气组织了一个群体活动,但其实参加人都暗地里拉帮结派着参加,如果自己的同伴参加了他们才也参加,结果组织者永远只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苦劳者,他们未必是真心附和你的意见,只是找到一个集体归宿而已…… 这样的道理在多年前的社团活动中我已明了,而如今大白羊的小冲动依然将冷水泼到了自己身上,看来好了伤疤忘了疼真是屡试不爽啊……
出国前,你可能幻想着留学的生活是多元的,会认识同学,一起探讨话题,一起晒太阳野餐,而现实是享受独来独往自由洒脱的个人时间和空间;你可能想象一个寝室的伙伴们秉烛夜谈,过节下厨,彼此八卦,而现实是一屋子的宅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静如同死寂;你可能想象你会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狂欢和社团,而现实是去了一两次后发现课业越来越繁重不得不牺牲娱乐时间……
所以,还是做自己吧,以最舒适放松的心情来面对这一切,即使是一个几近自闭的高冷个性,原来是怎样的你,才是最好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