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如果分别用"为什么"和"怎么做"提问,会有什么不同呢?下面举个例子。
晚上应该关灯睡觉了,孩子的作业还没做完。这时候如果家长问孩子:你为什么到现在没做完?
孩子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一定是寻找借口:今天的作业太多了、身体不舒服、不在状态,题太难,等等。
孩子会把关注点放在『过去』。
当孩子被问到『为什么』的时候,暗含的假设是『他不够努力,不够聪明,做事拖拉』。孩子感受到被指责,他会本能地保护自己,所以一定会从过去寻找借口,想方设法来证明自己是对的,于是就会产生对抗情绪,事情进入负循环。
如果改变一下,家长问:我看到应该睡觉了,你的作业还没做完,以后你怎么做才能提前完成作业,按时睡觉呢?
这个时候,孩子会把关注点放在『未来』,他不再去找借口,脑子里一定在找寻各种方法,怎样才能按时完成作业呢?
因为家长这样提问的时候,暗含的假设是他是一个有能力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为了证明这一点,孩子会积极思考各种方法,并且落实到以后的行动中,如此就进入了一个正循环。
这样看来,孩子是找借口,还是找方法,取决于他被问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家长问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其实,我们对自己也一样,遇到困难少抱怨:为什么会这样?而是问自己: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换个框架看世界,风景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