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今天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想必各大社交平台都纷纷推出与读书有关的一切,我也来蹭个热点,聊一聊读书那些事儿。
01读书圈的鄙视链
在微信搜索读书圈的鄙视链,竟然分为青铜地摊、白银网络、黄金鸡汤、铂金散文、通俗钻石、严肃王者。
除此之外,读纸质书的鄙视读电子书的,读电子书的鄙视手机阅读者,手机阅读者鄙视电脑阅读者;读英文原著的鄙视读译本的,读国外文学的鄙视读国内文学的。我的天哪,这些人是有多无聊。
最绝的还有,读书的鄙视不读书的——没文化,不读书的鄙视读书的——书呆子。前者有过度的读书优越感,后者坚信读书无用论。我的观点就是:虚心,勿随意评价他人。不仅是读书,很多事都是这样的。
朱光潜说,一辈子很短,要读有价值的书。这话我不同意,对有些人来说蹲坑必备故事会,这本身没什么可指责的。什么是好,只有自己可以定义。阅读是很私人的东西,我喜欢你未必,我感动你未必,我说它垃圾你也觉得未必。
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都是自己的选择。
毛姆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读书无非是图一乐。我非常赞同,对我来说,读书是种娱乐。
02我的阅读生涯
我的阅读生涯很短暂也比较低级(只会用这种词汇自嘲,不同意任何情况下这样评价他人)。
对读书的记忆只能追溯到初中,初中很喜欢读课文,每次收到新书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语文课本里的故事读完。到开学了,故事类的文章早就烂熟于心,但是诗歌就背不下来,也不爱看议论文。
初中周围的女孩都喜欢看言情小说,但我坚决不看,并且对她们的花痴讨论完全无感。那时候我喜欢研究语文读本,琢磨故事里面的人物性格,情节设定的意义,天气和意象有什么含义。
在读本的边缘写下很多笔记。有一次自习课,被语文老师发现了,我还记得她姓柯,柯老师表扬了我,我很难为情。
到了高中,开始喜欢看长篇小说。大多是些上不了台面的言情小说,印象最深刻的,是高一宿舍夜聊,听小杨讲故事,讲的是一个戴大框眼镜的女孩摘下眼镜如何惊为天人。
每次月考完那晚是最快乐的一晚,我回到宿舍坐在床上看《花火》,里面全是这种青春恋爱小故事。
那会还喜欢看郭敬明的《爵迹》,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白落梅《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些诡谲的,或文艺的。
后来,在小杨的安利下,看了《斗破苍穹》,这本500万字的网文巨著,大大提高了我的阅读速度。我学会了一目十行,学会在什么时候该跳读,什么时候细品。
大学还是在看网文,又看过几本这样的“巨著”,后来《斗罗大陆》占据最爱之位。甚至这两部小说我又翻过三五遍,但越到后面越难读下去,本来这种小说就是讲打怪升级,到后面已经无敌到寂寞了。因为太沉浸,看完网络小说,只觉得空虚。
后来偶然在朋友那读到《平凡的世界》,那时我还对许多片段很懵懂,只是喜欢看孙少平的戏份,看他苦涩的生活,看他开始喜欢读书,看他懵懂的初恋,看他如何摆脱第一次失恋,看到他自立自强,看他在艰苦环境里坚持读书,看他和田小霞从友情到爱情,看他永远地失去了爱人。
这本书给我的影响比较大,我才发现正儿八经的文学也是可以很好看的。少平在工地上点灯读书的场景也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
接下来我又狼吞虎咽读了些书,专门挑名声大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中国近代小说如路遥和余华的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日本推理小说如东野圭吾、一些畅销书如《岛上书店》《孤独小说家》。
我并不求能全然读懂,只看自己能看明白的部分,更何况谁又能说把什么书真的读懂了呢。
大概是17年学车的时候,开始用微信读书,那时候微信读书还没现在这么复杂,我喜欢它的读书奖励制,读半小时换1个书币,一周最多可以换10个,书币能买书,从免费到几百书币不等。
这种机制鼓励我读完了一些书,开始涉猎工具书、社科书、心理书、历史书、科幻书。它简单的交互功能,让阅读没有那么孤单,也不像现在各种推荐过度扰人。那时认认真真写一篇读后感,会有很多热心网友鼓励。读书开始让我获得满足感。
有些人的目的没有那么单纯,写读书笔记无非是给自己涨粉、变现云云。但也有一些只是读书,我关注了几位,有一个叫池其羽的湖南女老师,她的文章读来很舒心。但不管目的如何,在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
正是因为读书目的的多样性,才成就了读书的意义。如果所有人都是为了变现,或所有人都是为了知识,那都很无趣。
我读的书不多,只是保持一年20本左右的阅读进度。这不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我还是那句话,想读便读,不想读便做别的。只是,很久没读了就会想读,读多了又倦了,故而总数也没什么变化。
近几年,我的读书观念变了不少。从前总认为读书是一件很“高尚”的事,仿佛人生会因为读书变得更美好,网络上也不乏这样的宣教,诸如“读书能改变人的气质”、“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现在却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越来越觉得,读书及其背后的“文化”实在是被高估了,读书的确很美好,但不读书,做些别的,也很不错。专心做点什么,都好。
最开始是为了那种奇怪的优越感而读,后来明白了从来不存在这种优越。如果不读书,会一直给读书打上“高尚”的标签,读了以后才发现不是,但是却真正喜欢上读。很难说是读书改变了我,还是我变了所以读书观念变了。
03读书有什么用
所以我说了半天大意就是:读不读,随便,读啥,随便,你开心就好。
虽然的确是这样,但这些应当不是废话。那还是多说一句吧。如果问我阅读给我带来了什么,那就是我对这个世界了解的更多,所以心里就更宽容。
另外,写读书笔记真的是个好习惯。首先,写下来本身是种记忆强化,写的过程会有新的理解。其次,方便以后查阅。当然,若能给他人带来一些启发,那是更好。
关于读什么书,我有一点点心得,每个人有不同,而人生各阶段也有不同,所以就适合读不一样的书。例如我第一次读加缪的《局外人》,那时只觉得很荒谬 ,还写了这么一句:
但必须说的是,我不喜欢这个小说,至少现在这个22岁的我不喜欢。这个闷热的故事,让我没有耐心读下去。
两年后,我突然理解了这本书。
所以读到读不懂的书,只要不是实在读不下去,可以先读完,有一天可能突然就懂了。那么,应该能有些许慰藉——也曾有人是这样。
也欢迎留言和我交流你的读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