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李镇西老师给我们导读《育人三部曲》之《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李老师将近两个小时讲故事式的导读,感觉过得很快,过程中我有很多震撼感受与启发。
李镇西老师上线后,说要看到我们大家的模样,让我们打开视频,并一一点名,向我们问好。李老师说能够看到我们五官清晰,解读起来就会更有精神。
今天晚上李老师的导读,先讲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背景,并通过江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事,让我们深度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书。
一、苏霍姆林斯基是怎样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是忠诚的共产党员,是英勇的卫国战士,是智慧的人民教师,是卓越的教育大家。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做教育,并实践着自己的思考。
(今天听李老师讲苏霍姆林斯基竟然与孔子同一天生日!)
苏霍姆林斯基是真正的教育家。两点原因:
1.有实践。因为他一生都在教育实践,是爱的教育实践研究。他认识所有学生及其家长;他亲自上课;教过1到11年级所有学科;他坚持每天听两节课——不听课当不了校长;他坚持研究学生——他认为,儿童研究是教学和教育的出发点。
2.有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构建了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写出了“活的教育学”“教育百科全书”43册专著,600多篇论文,1200篇文艺作品!
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写作和出版背景
经由李老师的解读,才知晓这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并不顺利,而是经历了很多坎坷。
在这本书里,苏霍姆林斯基记录了自己在经历了16年教师和六年校长之后再一次担任班主任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上驱散孩子的做法痛心疾首,这样一段话:“在我担任校长期间伤心地看到,孩子们的正常生活被扭曲了。教师在课堂上把尽可能多的知识灌输进孩子的头脑中,认为这才是全部的教育。一个孩子,从入学的第一学年开始,就感到被剥夺了自然生长的快乐。在我看来,他就像拔节后秀出的麦穗,刚刚舒展开柔弱的脑袋伸向太阳,还没有来得及被先绿色花粉覆盖,就突然被转移到拥挤的温室中,栽在木箱里,小心翼翼地浇水,每隔45分钟搬到室外放风十分钟,然后再移到室内。只有充足的光线和湿度,而没有太阳、蓝天和广阔的田野,没有杨花和籽粒。”
(这一段话与当下的教育现象多么相似,但每个这样生活的人就觉得很正常,没有想到改变什么。)
三、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重要观点
1.“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这个观点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有观点的核心。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对现在仍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2.“智力教育有两个大纲”
一个是知识性学习,及课标下的教材内容的学习;另一个是激发求知欲的非知识性学习,即所学知识的背景阅读。
很多学习较差的学生,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智力背景不够。
3.“爱情,是对人道主义的最严峻考试。”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观点,让我感到惊讶不已。他认为,人的全部道德观念集中的表现在爱的情感里,要在学生刚刚懂得爱情的时候教育他们怎样去爱,就像教导学生怎样劳动一样,培养学生道德尊严和人格,培养学生人道美的能力。这也是把学生当做人的视角,才能提出如此本真的教育观点。
4.大自然本身就是意义。苏霍姆林斯基倡导让学生打开书本之前先去阅读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大自然这本书。
讲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李振熙老师分享了他和学生在锦江种下银杏树和女贞树的故事。
5.教师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
6.“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并且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7.要关怀人
要让学生学会关怀他人,有同理心,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忧伤和不幸,能用心灵感觉出别人情绪的儿童就会关怀人。这样就不会有当下霸凌事件。
8.“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
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需要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
9.“人的充分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要让我们在学生身上看到大写的“人”。
杜霍姆林斯基说,“人是最高价值!”,要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终身幸福的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项教育任务的话,那么,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父亲、母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
看到这段话,感觉收货姆林斯基“帅爆了”——提出如此本真的教育观点,是多么了不起啊。
导读最后,李老师告诉我们,要成为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式的教师——人性,人道,人情;真诚,真实,真心……
李镇西老师还告诉我们,读懂一个人或一本书的八字要领“读出自己,读出问题”,也就是说,把自己带入其中,与作者对话,联想自己相似的故事。边读边思考问题,带有批判性阅读视角,会读得更通透!
李镇西老师是中国式的苏霍姆林斯基,不仅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念,还坚持阅读写作,与苏霍姆林斯基相互照亮。李老师让我们看他的书房,好多书啊!好像整间书房都是书,其中有他自己的96本书!
李镇西老师以苏霍姆林斯基为自己的生命镜像。同时,李镇西老师也辐射引领着中国成千上万的老师学习如何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