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有点亮所学知识,你就是一只学舌的鹦鹉。
本周《瑜珈经》分享会,老师讲到了一个故事:
一座森林里,住着一名猎人。猎人每天会固定撒谷物,吸引了一群鹦鹉,然后撒网抓鹦鹉。可怜的鹦鹉啊,就这么被猎人抓走啦。
如此反复。
一名智者得知此事,起恻隐之心,想帮助鹦鹉。于是他抓来一只鹦鹉,每天不厌其烦教它说话:“猎人要来了!猎人撒谷物了!猎人撒网了!”
鹦鹉学会了这三句“救命金句”。智者便放它回去。它边飞边跟同伴喊:“猎人要来了!猎人撒谷物了!猎人撒网了!”
猎人听到了,便不再撒网抓鹦鹉。他找到智者,抱怨道:“你这么做,鹦鹉是活了。但我活不下去了。”
智者回答:“你明天可以再试下撒谷物撒网。”
结果,第二天,猎人照做,鹦鹉一边喊着“猎人要来了!猎人撒谷物了!猎人撒网了!”,一边扑向谷物.......
我们何尝不是学舌的鹦鹉呢?
2016年11月,我订阅了得到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面提到:元认知能力。当时我不禁拍案叫绝,醍醐灌顶。原来我不是我的大脑!原来我可以监控优化大脑的思维活动呀!我还在反思日记里增加一个自我提问:今天你锻炼了元认知能力吗?
然而,好景不长。渐渐地,“元认知能力”对我只是一个头脑上存储的概念,并没有深刻体验运用它。
2.元训营,点亮了你所学知识。
今年5月份,加入小玲姐的元训营。因为加入这个营,只字不差阅读了《静坐的科学》,《当下的力量》,做了一次分享,每日15分钟身体扫描或冥想打卡,跟冥想组成员参与了大群的“教授”活动,不求完美只求完成,教是最好的学。
锻炼元认知能力的方法有三个,一是坐享或冥想,二是反思,三是兴趣。元训营的特色活动是每日冥想,你可以从头到脚观察身体,可以观察呼吸,观察念头。
配合《当下的力量》,我将反思模板进化为:
【自我观察】
【自我观察说明,minimum output goal:思维,情绪,身体。你如何否认当下?】
即监控自己思维和情绪状态,然后才有可能接纳,释放,选择。你永远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离开,或改变,或接纳。
就是这么去参与,去冥想,去自我观察。令我震惊的是,这居然改善我与儿子的互动状态,也大幅度缓解了"囤课焦虑症”。
真的吗?具体说来听听?
3. 与儿子的互动
小时候,家里长辈会吩咐孩子跑腿拿东西。我妈扯一嗓子:“英,把房间的精油拿给我!就在桌面上!”
然后我一边振振有词念着“精油精油”走进房间,接着“物盲症”就会发作。我就是看不到精油啊!最后,老妈会气急败坏走进房间,从桌上拿走精油,教训道:“不长眼啊!”
这跟儿子互动有什么关系?再说一件事情。
某天晚上,睡前故事时间到了,我们娘俩躺床上,一致同意要讲“香肠sausage”这本书。我对孩子爸说:“去,帮我把那本sausage拿过来,一本大本的英文绘本。”
孩子爸一脸蒙逼,完全无法执行动作。
儿子在一旁补充:“就是那本正方形,黄色的TEN FAT SAUSAGE。在第一个箱子里。”
孩子爸准备无误执行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本书我跟孩子读过无数遍,然而它在我脑子里完全没有印象啊!
当晚,孩子声泪俱下投诉:“妈妈讲故事太小声,漏讲!跳讲!不好听!”
我悟道,我有眼睛,但却看不到;我有耳朵,但却听不见。
并不是我的眼睛耳朵不运作,而是我身体内在感知关闭了!
在找东西时,我的思维担心找不到,注意力放在了担忧,内心波动大,身体内在的眼睛被封闭了,导致眼皮底下的东西就是看不见;
在给孩子讲故事时,我的思维认为这不是我的时间,身体动作条件反射式地敷衍了事,导致感知不到天天拿的书。
总而言之,我被自我蒙蔽了双眼,封闭了双耳。
你若能够获得智慧,不是因为耶稣是这样教导的,或者佛祖是这样教导的,或者某本充满智慧的书是这样教导的.
“你能获得的智慧,都是你自己在内观中亲身体验和感知到的。”
这些串联以及体验,都是在冥想中得到的。
因为这些悟,后来跟孩子互动中,我特别注重我的状态。我是否投入,我是否放下自我,而不是想着刚才的烦心事,或者等下要完成的任务。
因为这份平和,我能感觉到孩子与我相处时更能敞开心扉叽叽喳喳聊天了。
4.拜托,能不能停止囤课?
在付费知训洪流中,我的免疫力急剧下降,我的心特别容易被软文俘虏,就像面对双十一打折狂购物一样,我不停地囤课。
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啊!
可怕的是,我明明知道我没有精力时间完成课程,我还囤;
可笑的是,我微信支付宝付费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囤课焦虑症晚期患者,怎么治?
后来,我捕捉到,我点击付费时内心那么一丝丝快感。似乎付钱,就等于知识装入脑袋了。过程如下。
眼睛:眼睛看见一篇推销课程的软文;
感知:内心被唤起成就感,似乎已经达到软文提到的效果,
或者内心升起焦虑感,似乎我落后了全世界。
习性反应:没有学习就会落后;点击付费就可以提升能力了!
我贪求的不是实际的付费课程的内容,而是心中感知到的成就感,或者厌恶心中的焦虑感,我的行为被这些感知所控制了,我不再是自己的主人。
你可能都没察觉到,真正迷恋或厌恶的,是身体最深层的感知。而察觉不到,又是因为我们对于识、想、受、行的整个发生过程完全无知,对于身体内在的感知也完全缺乏觉知能力。因此,我们一直纠结于最表象的图像、言语、思想、回忆。摘自《如何冥想?2500年的智慧》
感知或者情绪或者心念的波动,它是无常的,它的升起是为了消去,用平常心去观察它。
有愉悦的感知时,不企盼它会持续;有不愉悦的感知时,也不企盼它会消去。在观察中,保持一颗「平等心」。这是最最重要的。
慢慢地,你就会亲身体会到这些感知不断变化的本质,也就是「无常」(Anicca)。
通过亲身地观察这些最根本的感知,从最本质的层面改变以往的积习已久的行为习惯,让自己不再被身体内发生的感知所控制。
而这个悟,是在冥想中得到的。
后来,我看到推广的软文,我去观察我内心的感知,去接纳它,去释放它,告诉自己,我可以有选择,而不是成为习性反应的提线木偶。
我告诉自己,不要去依赖去迷恋内心的感知。
4. 生命因为有了仪式感,更有滋味。
每日冥想,看似一种机械的练习,它怎么会成为解锁生命问题的工具呢?它怎么能听到心灵的真切诉求,它怎么为我们带来光明和喜悦呢?
不要问,去体验,你会开启获取智慧的大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