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给我发来了私信,我很意外,毕竟只有三千多粉丝的小号,能有读者回音,我已经很满意了
但私信的内容却让我隐隐感觉到不爽,她曾经是我的一位简书粉丝,后迁移到公众号来的。她对我说
“您好,我是你的简书粉丝,我是看到简书上的文章而关注的公众号,但是发现你的文采不似从前了,感觉没有之前写的好了,要加油啊!”
虽然不高兴,我还是虚心的给她回了私信,并表示感谢。
回复完之后我又把我从前写的文章读了一遍。
我先放一部分从前写的文章中的内容(共四张图片)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我仔细一看,的确辞藻华丽,但并没有什么思想,所有的功夫都花在了锤炼语句上,除了读着过瘾一点,我想不出别的优点。
如果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是平铺直叙像白开水,而文采优美的直叙,就像是加了糖的白开水,没错,依然是水。刚开始喝觉得又味道,喝多了就会腻的慌。
但反观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书籍,《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此去经年,谁许我一世繁华》这类书除了文笔优美,读着让你觉得“哇塞,我一辈子也写不出这么美的句子”就再也没有任何收获。
我从前写东西的时候,就犯了这类毛病,以为单纯的文笔优美就是好文章,但事实上散文并不仅仅讲究文笔优美,许多写作者并不曾掌握散文的要义,最终“文章写的越文艺,内容越来越肤浅”
我喜欢辛弃疾的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单纯是为了写东西而写东西,就有种无病呻吟的感觉,而写的越多就越难受。
我找到了一篇中学生获得征文大赛一等奖的作文。
“窗外的长风流淌过叶片的脉络,阳光跃动投下点点光斑,抖落一地的暖意。天外自在飘荡的半亩云,不经意间触动心扉。
“窗外的长风流淌过叶片的脉络,阳光跃动投下点点光斑,抖落一地的暖意。天外自在飘荡的半亩云,不经意间触动心扉。
往昔的回忆如开闸的洪流汩汩涌来,一点一滴的碎暖嵌在生活的细微之处,调和了生命长河两岸的悲凉。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都是一个赏花者。”在草原无边无垠的辽阔,满目的碧草充盈着,极迫切地希望出现别的色彩;于是低头的须臾便瞥见了隐匿在草丛深处的小野花。简单清明的装点了眼睛和心灵。
果真如此,漫漫长途中总会有细微的惊喜在身边,或许只是回眸的刹那,低头的须臾,这些温情的记忆是永藏心底的,每一次重温都新鲜如昨。
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境遇如何,真正需要的力量不过静下心来的回首,去追忆所有独特的,经久不散的美好。除了去发现和探寻这种生命的真谛,其实你也是一个惊喜的创造者,人与人穿过茫茫人海所相遇,所留下的印象,都是触动过你的轻浅的温暖。
所有阴霾散失后的精彩都是众人期盼,求之不得但藏于细微之处的美好往往才是最值得留意的。在火车上能透过窗看见近景疾掠而过,远景缓缓相随就是简单的美好,繁忙之暇能有挥毫泼墨的意境就是滋润心灵的甘霖,车马喧嚣中能仰头望见剔透湛蓝的天空一角就是缓缓流淌的细流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从而忽视了那些唾手可得的暖意。流年似水,每一朵花的盛开,风都会记得她的香,携之而去,我悄悄开始眷念这些细碎的美好与惊喜,并期待与之温暖相拥。自简书)
如果抛开“看不见皇帝的新衣会被人嘲笑”的顾虑,我希望读者们都说一说实话——你看懂这篇作文在说些什么了吗?
凡是说能看懂的人,说的全是假话,或者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明觉厉”,虽然看不懂作者在表达什么,但是感觉作者很厉害。
我敢打赌,作者写到最后都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仔细一看文章没有任何章法,没有任何顺序,反正只要语句优美就硬塞到里面。
但就这样的作文得了一等奖,那些吐露实情的却名落孙山,这种现象在中学时代尤为明显,而且老师还格外的喜欢这类辞藻华丽的作文,总之那些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我们会觉得高大上,那些通俗易懂的会被认为没有技术含量。于是乎许多初中生都成了伤春悲秋的大诗人,个个都文采斐然,哀叹着东流之水,书写着染指流年。
但那绝不是高手,只要读过几本赏析诗词的书,再背点古诗,两者结合,那样的文章变成了。
我随便来一句“云中谁寄锦来”描写李清照思念赵明诚
“星月轮转,相思不寄,只可惜云中再无锦书相寄,那些哽咽无泪的相思过往,终化做一缕青烟,夜凄神寒骨,思念的人却身在远方”
如果一件事情仅仅停留在表面,哪怕雕琢的再完美,依然是一副躯壳,徒有其表,进入自媒体领域之后,我也结识了不少喜欢创作的写手,我也看到过他们的“得意之作”
有写“时间”的,有些“思念的”。但读到最后我也不明白,到底在感叹时间什么,到底在思念谁?
当下的时代,又何尝不是一个看表面的时代?前两天爆出来的翻车事件《冰川冻土》可能导师只看了摘要关键词,其余的审核环节,便一路绿灯,其实只要有一个人认真对待,也能看出来文章明褒实贬。
是,我们都喜欢漂亮的,帅气的,但华丽的外表下,又怎知是一颗什么样的心?我见过纹身大汉在公交车上让座,也见过穿西装打领带的禽兽挪用公款大吃大喝。
我在想一个十来岁的中学生尚未经历人生的波澜,便可教化人守护初心,尚未体会到年华易逝,便教化人岁月如刀。那样的文章能有什么深度?因此我不想再仅仅停留在辞藻的层面上,而衍化成一种“伪文学”。
文章是让人看懂的,是让人引发共鸣的,不是彰显华丽辞藻的,若论辞藻,司马相如,简嫃,艾青不知道要强大家多少倍。
因此我想在思想上多下功夫,多求真,而不是在过着真实人的生活,说着二次元的话,却也顾此失彼,让语言显得生涩。
当然这全是我的问题,我读的书还是太少,不能及时的转化成自己的思想,也无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文的语言中。心中想的是一个样子,写到编辑器上就成了另一种模样,但凡事都会有“烂开始”,不能因别人的小批评就此止步。
我前两天发的“妲己”其实很早之前就构思了,我一直在想男权社会下一个女人如何能在一年毁掉王朝?也许历史事实值得商榷,但表达出来就显得单调。
写在最后,我还是希望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要总是把自己当作饱经沧桑的样子,处处感叹着岁月无情,把自己写成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的人,那些真正经历过世事的人,绝不会轻易的在文章中流露表面的哀伤,真正的痛苦是无声的。对于大多数写手来说其实文章写的真一点,哪怕文笔拙劣,也比徒有外衣,而无骨架的好。
(公众号:有思想的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