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前同事聊了一下午,我们见面是因为她有了创业的想法,想找些已经上路的人聊聊,找点灵感。我们之前在公司也不是算特别熟悉,但今天聊开了,像是重新认识了彼此,很开心。
之前写过一篇关于我为什么会创业的文章,里面所列举的理由尽然在她的身上都逐一的体现了出来,有种找到知己的感觉,可见现在这个年代想创业的人还是有共性的。我们都聊到了对于企业内部的一些既定工作模式的疲倦,对于合作伙伴(也就是老板)的契合度的挑战,我们一开始也都没有想清楚辞了职到底想干什么,只是想先休息一整子,再看看能自己做点什么,貌似都很随意。
其实我是一个被动型人格的人,我做决定很多时候都是想要逃避或者是避免一些东西。固然对自己的事业有所向往,但这些动力大多来自于对已知挑战的逃避。这种逃避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使我极力挣脱压力圈,遇到挑战或者不适应就主动选择逃离。
这样的思维方式陪伴了我很多年,无法适应或者不喜欢老板就选择跳槽;遇到下属搞不定就跳槽换个新环境;担心自己表现不好就不参与过多的活动。而创业,是一个有点tricky的选择,因为这虽然看似一个大胆的决定,但是这也是安全的一步,因为大多是人对创业者还是包容的,尊敬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安全的逃避。
对于家长教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一定知道,我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是缘起于小时候父母在教育的时候没有给到足够的爱的支持,或者说是没有用最合适表达无条件爱的方法,设置了太多的规矩但没有让孩子理解背后的缘由,又经常以情绪来反应孩子的过失。比如,如果孩子玩的太晚回家,父母就只会发脾气大骂一通,但是不会和孩子好好说清楚父母的感受和担忧,长此以往,孩子不会慢慢变乖,而是会开始找各种借口,编各种故事来躲避挨骂。又或者,孩子感觉委屈,大哭不止,父母百劝不停,和孩子说“你再哭我就走了,不理你了”,这句话虽然可以让孩子停止哭泣,但是让孩子感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慢慢的孩子就开始把避免让自己的父母生气作为了自己处事的一个方针,从而影响长大后做决定的方式。如果你有孩子,可要避免这些做法,让孩子成为主动型人格的人。
最近对自己的刨析有些多了,但让我开心的是,文字已成为了我直面自己的最佳方式,放公众号也是挑战我自己去建立独立价值观的一个方法。这两天有人说我的文章虽然文采拙劣,但是真诚。我的回答是,我的文笔差,也只能靠真诚杆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