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饱腹都已成奢望之时,活着,便是上帝最大的恩赐。
小说《蝇王》中,一群孩子因为飞机失事而坠落到一座孤岛上,他们出于生存的本能,着手建造了原始的文明体系,这个体系依靠规则得以延续,但随着孩子们对权利的渴望,不断地有人去破坏规则,最终致使文明倾覆。
《一出好戏》讲的故事也差不多,不过就是将小孩变成了大人。
廿男十女三十人流落孤岛,与外界失去联系,没有任何现代文明的痕迹。如果将这30个人看作一个微缩版的人类社会,那么踏上岛上的那一刻,是这个社会的伊始。
有了开始,就必然发展,《一出好戏》在孤岛上演绎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这个历程大体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求生存
为了活下去,大家推选司机:退伍军人小王,他让大家称他为王,带领大家找山洞栖息、找野果充饥、抓鱼改善生活。在这个期间能带着大家活下去的就是王,就能获得大家的尊重。他带领团队的方式非常简单,他带领男人抓鱼、他教女人认识并采摘野果,多劳多得,干多少得多少,就可以吃多少。
一群现代文明的婴儿,遭受巨变后慢慢开始适应丛林法则,尝试着最原始的采集、渔猎、群居。
人类最初的氏族部落时代开始了。
第二阶段:求体面
毕竟在文明社会浸泡了多年,在活下去以后,曾经拥有绝对权力的公司经理于和伟,发现了新的资源,一艘搁浅的大船。有干面、有水、还有雪茄和酒!有沙发、有住的地方不用在山洞里受冻、还有渔网可以在海捕得大鱼,比用石头砸、用木棒打的方式抓鱼要先进很多。
于是产生了分化:一部分人迫于王的压力,选择继续和他在山洞里呆着,采野果、抓鱼,一部分人选择和经理过现代生活。
经理利用旧船上的物资搞起了生意,用扑克牌行使货币职能,并且开始雇佣劳动力,囤积生活物资。
在这一阶段,最初完成资本积累的经理如愿成了众人的领袖,他和王的领导不一样,王依靠的强权,张总依靠的是对规则的制定和利用。
第三阶段:求出路
之前饱受命运嘲弄的马进,利用表弟懂修理技术的特长,将船上的电路修好,用蓄电池为大家带来了光明,让大家晚上除了篝火以外有了光,因而一跃成为众人眼中的神灵。
随后他们开始占有资源:所有岛上没有、不能再生的被他们尽数搜罗。稀缺的资源必定物超所值,最终马进成功攫取了巨额财富,赢得了女神的青睐。
当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后,马进一行人却发现了更大的秘密……
观影结束后,内心久久不能平息。整部电影看似游荡于虚实之间,最终观照的还是现实。
一出好戏,步步推进,令人屏息的压迫感扑面而来,拉扯着你去追溯人类文明的进程。剧中暗冷的语调,挟着苦涩的黑色幽默,用草灰色的笔锋勾勒出世间百态芸芸众生。
不得不说,黄渤的处女作,野心勃勃。
在那个无人的孤岛上,没有规则,没有制度,没有约束,人们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为了生存、利益和欲望,人们争吵、抢夺、欺骗、利用,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展露无遗。
正如曾有人说的,“人性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大丰富的现代社会,习惯在制度和规则的约束禁锢下生活的现代人,当有一天,流落于混沌自由的孤岛,或许,都没有人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还会如现在这般彬彬有礼举止斯文。
遗憾的是,黄渤的镜头还不够刁钻,对人性的批判还是太过温柔。
前面提到的小说《蝇王》中,一群小孩子在孤岛上为取得主导地位,都先后谋杀了不少潜在威胁者。而在《一出好戏》中,本应更加险恶的成人世界中,一切冲突竟然都通过温和的手段化解了。
说实话,一旦流落荒岛,面目可憎的的剥削者—于和伟总经理恐怕早已身首异处,被挂在高高的树梢上凌迟枭首。而新晋的独裁者—小王在“王位”被篡夺后,至少也该被鸩杀被幽禁。
但人类历史司空见惯的血腥桥段,在《一出好戏》中却都没有出现。
镜头前的恶,不够极端,人性背后的善,就难以彰显。
所以电影最后,当马进回归初心秉承善良时,没能给人拨云见日的感觉,也就是说,本该升华主题的戏没能起来,缺乏张力。
东野圭吾曾说过,“世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这世上万物,细细扒开,美好的外表下面,全是血淋淋的真实。
只是,黄渤不忍心揭开最后一道面纱。
所以,一出好戏,也就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