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01
卷五·寒热病第二十一
1/6
原文: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
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
骨厥亦然。
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
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也,泻阳补阴经也。
原文译文对照:
~~~~~~~~~~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
因外感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而发病于皮肤的患者,乃肺受邪,肺主皮毛,故其烧热证候发作在表皮,因而患者不愿卧于席褥;
毛发焦,
又因烧热在皮,而肺华又在毛,故毛发枯焦;
鼻槁腊,
肺开窍于鼻,肺气与鼻气相通,故若肺受邪而致人发烧,则鼻体皮干且肉枯;
不得汗。
肺主皮毛,又主治节,故得主一身汗孔之开合、启闭。肺受邪则其功能失调,汗孔不得正常开闭,当开而不开,当闭而不闭。故虽皮有高热,汗孔却闭合不开,以致不能顺利出汗以泄热。
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
若发生以上与烧热在表皮层相关的病状,当以泄刺法取刺全身各条阳经的浅表浮络,以泄出寄居于肤表、使皮肤发生烧热的阳邪,并由此使手太阴肺经之正气显得相对充足。
肌寒热者,肌痛,
若皮肤层卫气抵御不力,则外感之邪将侵入皮下肌肉层,引起肌肉烧热作痛;
毛发焦而唇槁腊,
不仅毛发继续枯焦,且唇部肌肉亦显枯槁,也即一身之皮下肌肉,因邪气引起烧热而枯槁。肌肉为脾所主,故当邪入肌肉层时,即已侵入脾经。唇部因皮肤极薄而易于观察其皮下肌肉之状态,故脾华在唇,即通过诊察唇部肌肉之状态,便可了解全身皮下肌肉之状态。
不得汗。
由于因外卫失御而使外邪深入肌肉,则卫气退至肌肉层,皮肤层卫气自然不足,汗孔开合功能将继续失调,使身体无法自行出汗以泄热。
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发生以上与烧热在肌肉层相关的病状,当以泄刺法取刺足之三阳经,以泄出其中淤血;并以补刺法取刺足太阴脾经,补足脾经正气,以使正气胜过邪气,卫气得以推回表皮层,使汗孔开合功能恢复正常,身体得以正常自行出汗泄热。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
若肌肉层卫气抵御不力,则外邪自肌肉侵入其所附之骨骼,使患者骨内烧热,烦躁不安。骨为肾所主,故骨有邪,即肾受邪。肾受邪则肾阴虚,阴虚者必躁。肾主水液,阴伤则不能固摄体液,故汗流不止。
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
肾主骨,其华之齿。牙齿为出露在人体表面的骨骼,故通过观察牙齿的状态,可以了解全身骨骼的状态。若患者牙齿尚未枯槁,则说明全身骨骼尚未因受邪烧热而枯槁,可以泄刺法在大腿内侧取刺足少阴经的浅表浮络,放出瘀血。
齿已槁,死不治。
若骨有烧热的患者之牙齿已经枯槁,则说明肾阴已经烧枯,是不治的死症。
骨厥亦然。
对于骨厥病患者来说,也是以上治法。骨厥,即足胫内侧(足少阴经循行经过之处)会发生气血阻逆,该处出现厥冷、麻木、酸痛等症状。骨厥病的证候有: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
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
骨痹病,病在阴分,为肾阴正气不足,使外界寒湿邪气侵入骨节,致使骨关节不能自如活动且作痛,病入骨则邪在肾,肾有邪则不能主水摄液,故汗出如注;肾有邪则肾水不能上济心火,故心中烦躁。可取刺全身各条阴经,以补刺法补足真阴。(凡因气血不足、使外界寒湿之邪伤于骨髓、侵扰人体筋骨关节、闭阻经脉气血的病症,为骨痹病。有肢体沉重、关节剧痛肿胀、活动受限、关节摩擦感、肌肉萎缩等证候,甚至发生肢体拘挛屈曲,或强直畸形。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可发于身体任何关节,但常见于手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现代医学所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骨关节炎、大骨节病、多发性骨髓瘤、痛风等病种,均以骨痹为主要证候。——译者注)
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
身体因外伤而出血过多、以及受外界风寒之邪侵入、或者从高处堕坠跌伤(不必出血),这三种原因,俱可令人气血不足,以致四肢怠惰而不能运动,为“体惰”病。可取刺小腹部脐下的“三结交”处。
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所谓“三结交”处,乃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这三经交结之处,即脐下三寸处的“关元穴”。
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也,泻阳补阴经也。
厥痹病,为下肢厥冷痹痛之气上达于腹部,可根据该病由何经所主,来取刺相应的阴经或阳经的经络。一般来说,阳经多属邪实而宜用泄刺法,阴经多属正虚而宜用补刺法。
~~~~~~~~~~
老黄历择吉,2024.7.14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00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