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三十,首先,祝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新的一年,牛转乾坤,万事胜意。
非常感谢你还在关注着我的公众号,虽然自己从来没有刻意的去宣传自己的公众号,自己写的也没有那么的好,有时候忙了没时间了自己也就不写了,有时候突然脑袋一热,也会记录很多在你们看起来可能比较乏味或者说比较浪费时间的文字,但是,无论怎么样,还是感谢大家的关注,即使忙碌的你,有时候可能并没有时间去看这里的文章。
今年是我第一次在海外过年,也是我第一次在海外时间连续超过两个月,有时候回想起来,其实非常的怀念曾经在武汉的日子,武汉是我待了八年的城市,第一次来到大城市,第一次去网吧,第一次去电影院,第一次去KTV,第一次自己买衣服鞋子,第一次知道耐克阿迪,第一次去健身房,第一次去游泳馆,第一次吃烧烤,第一次谈恋爱,第一次失恋,第一次工作,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和外国人交朋友,等等等等。
我记得董卿曾经说过,我们就是在无数个第一次中,慢慢的成长了。
那时候,偶尔去海外出差,最多两个月后,回到武汉,然后和大学几个好哥们一起看电影、喝奶茶,去光谷步行街看大长腿美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大家就知道眼该往哪个方向瞅,某人也会立刻把眼镜戴上。
我还记得《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个电影,我们三个大男孩一起去电影院连续看了二遍,看第一次的时候,有一个小伙伴不在,他到的时候,我们陪他看第二遍,第二遍的时候三个大男孩仍然都掉了眼泪,看完后,我发了个朋友圈。
说出来可能大家很难相信,在武汉这八年,几乎所有评价不错的电影我们都在电影院看过,看过一块钱的4D《忍者神龟》,电影结束后还退给我们每个人一块钱,看过太多太多九块九,或者十几块的电影了,总之,一旦好的电影上映,我们就开始商量周末去看电影,然后,总会发现很多的便宜的渠道,波霸奶茶+电影+冰激凌,或者一大桶酸奶+电影,几乎是我们每个周末的标配。
武汉,就是这么神奇,至少在那几年,武汉的电影票是比三线城市便宜太多太多的,包括现在,仍然觉得,武汉的很多东西都比很多三线城市更加的实惠舒服,例如电影,例如早餐,例如多样的小吃。
我们都知道,湖北佬九头鸟,我们也都知道,南方人是比我们北方人精明,包括后来我又回到了山东,又来到了深圳,论安逸,武汉赶不上山东,论繁华,武汉赶不上深圳,但是还是由衷的喜欢武汉,不管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好或者坏,都无所谓,在我心里,永远都是我最想定居生活的城市。
山东,是我的故乡,但是那是我的爸妈给我选的,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自己选的,是我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的地方,很感谢那几年遇见过的所有的同学以及同事。
1991年出生的我,今年,正式步入三十岁了,古人云三十而立,很惭愧,自己还没有立起来,还在这个世界里浮沉,还在努力向着“做个凡人”这个伟大目标而前进着。
回顾过往,回到最初的时候,回到最初还未上大学,还未踏入这个世界的时候,那时候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梦想,就是离开农村,就是这辈子都不要再务农不要再干农活,现在来看,似乎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我离开了农村了,我每天住的都是楼房了,上班的地方也是楼房,看看自己小时候手掌磨出的茧子,曾经自己用针扎都感觉的厚厚茧子,现在都已经基本看不见了,偶尔回家拿起铁锨扛起锄头,手会很容易就磨起了泡,老妈会说上了大学这手都变嫩了呀。
那么,既然最初的梦想实现了,为什么,还是没有感觉到轻松和由衷的喜悦呢。
明明喜欢学习,明明自己天生的低情商根本无法和这个社会抗衡,那么为什么要在本科毕业后选择工作呢。
明明喜欢武汉,明明武汉那么多铁哥们,明明心里不允许回到小地方,那么为什么,要选择在一个三线城市买了房呢。
明明已经不喜欢出国了,明明已经厌倦了在海外漂泊的日子,那么又是为什么,连疫苗等等不了,就要义无反顾的来到疫情如此严重的海外呢。
明明春节对母亲来说,过一年少一年了,明明我是个对亲情对感情那么看重那么细腻的一个人,那么现在的我,又是为什么,连回家过年都放弃了呢。
今天早上和曾经在武汉一起的小伙伴聊天,我在群里说,我们现在真的三十岁了,如果把八十岁作为人生终点,我们还有五十年的时间,我们还能过五十个春节,然后,这个世界上就不再有我们了。
五十年,五十个春节,我还能对你说五十遍“春节快乐”,十二生肖一轮回,我还能和你说四次“鼠年大吉”,说四次“牛年大吉”,说四次“虎年大吉”,说四次“……”。
这五十年,会有多少年,我还能去多少个地方,我还能看见多少的风雨彩虹,我还能和我喜欢的你们见几次面。
我曾经在武汉烽火上班的时候,我师傅和我说他相信我三十五岁之前一定能买上两套房,当时的我月薪只有几千块,家里也没法帮助我,未曾想过自己能够买得起房,可是后来,我真的在2019年买上了第一套房子,虽然在一个三线城市,我激动的发朋友圈,我激动的给他信息,他回复我说不愧是他的徒弟,现在的我,在中兴海外,我承认如果我一直在这儿,不会那么的担心房子车子,可是,一生漂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我曾经看过一句话,
“难过吗,伤心吗,抑郁吗,那说明你赚的钱不够多”
可是,多少钱,才算多呢。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买基金的时候,第二天赚了好几十块钱,我开心的大吃了一顿,后来我第一次买股票,有一天我赚了五千多,我激动的合不拢嘴,有一天又亏了一千块钱,我难过了好几天,我眼里只有这亏损的一千块,眼里根本看不见我还赚了四千块的。
后来,当基金赚了几百块的时候,我也不会很开心了,当股票跌了几千块的时候,我也没有那么的难过了,后来,我看了一本书,书中给出了“感知力”的概念,我一阵恍惚,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感知力,也开始慢慢钝化了。
我吃过同事从俄罗斯带来的黑巧克力,后来发现德芙什么的好难吃,我看过巨幕的3D电影,后来觉得在小电影院看电影就像是拿自己的电脑看一样,我骑过上千块的捷安特自行车,后来骑共享单车的时候突然觉得怎么车子骑起来那么难受了。
有的同学创业赚了很多的钱,偶尔问起我的工作,会说现在工作没出息你得要去创业,有的同学去了很好的学校留学,朋友圈里发着那么多高大上的食物或者首饰,我都不知道该去怎么评论。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品味变得越来越高了,高到已经看不到曾经的我们自己了,高到已经忘记了,我们的生活,本就没有那么复杂的。
那天,我同事问我,说看你从来也没从卧室里面带出过垃圾,你的卧室里面都没有垃圾的吗,看你的卧室里面,除了办公的电脑水杯什么的,什么都没有,你是不舍得花钱吗。
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同时,也突然感觉,自己开始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喜欢简答的东西了,是因为没钱吗,或许吧。
同事问我,群里可以买肉的啊,你怎么不买肉吃,你早上可以买面包吃的啊,面包这么好吃你怎么不吃,你炒菜只放盐好吃吗,你为什么不买酱油买醋买调味料呢,你趴在地上做俯卧撑能舒服吗,为什么不买个瑜伽垫呢,你是因为舍不得钱吗,在海外工资不低啊,你干嘛这么省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除了在心里念一句你怎么什么都管之外,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真的在越过越简单,一台电脑,一个手机,一副耳机,一个本子一支笔,一个书包一个杯子,一身西装一双皮鞋,还有几身已经穿了好多年的衣服。
我炒菜只喜欢放盐了,我吃东西不再喜欢吃那么油腻或者要求口味多么独特了,我开始怀念煎饼卷生葱蘸大酱,开始怀念武汉的热干面豆皮再加个鸡蛋,开始奢望能够再回家和爸妈一起干一次农活。
新年碎碎念,想到了什么,也就写了什么,印尼疫情很严重,公司已经有三十多个感染了的,也有几个人已经去世了,领导最近也是为此各种探望各种捐款,海外生活比较简单,属于自己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当在这样疫情氛围下的时候,会突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飞逝,也会经常思考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新的一年,我希望我们都能够走在自己喜欢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也好,踌躇满志也罢,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只管往前走,安安静静,不慌不忙,从初生到初升,从年少到苍老,从无畏,到无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