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今天的闲话五分钟,我是小宋。
话说山海经
听到山海经三个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但如果要问大家山海经到底是什么,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能够答得上来了。
这不是说大家对山海经没有多少了解,而是山海经中的内容实在是太过庞杂,今天,小宋就带着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这略显庞杂,但却博大精深的山海经的真面目。
看到《山海经》三个字,大家的脑海中或许就会浮现出《金刚经》、《菩提本愿经》等佛教经典,觉得山海经也算是经典巨著,但实际上,《山海经》所谓的经并非是经典,而是指经历。
若《山海经》的“经”字是经历的意思,那山海经难道是山和海的经历吗?
这个解释显然是说不通的,毕竟,山和海又不是人,怎么可能有经历呢?
是的,只有人才会有经历,那《山海经》也就可以理解为人所经历的山和海,也就是类似《徐霞客游记》一般的旅游经验总结。
只是,《山海经》中的世界那般广大,真的只是一个人留下的记载吗?如果《山海经》不是一个人留下的记载,那是不是一群人留下的关于现实的资料?那留下《山海经》的那群人是谁?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中扮演了怎样的地位?
宏伟的山海世界
《山海经》从外貌结构看,像是一部地理书,《五臧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所认识的全部世界,也正是如此,许多古代目录学家将其划分在了地理类著作当中。
虽然说《山海经》中记载了当时人们所认知的世界,但其中囊括的却并不仅仅只是地理知识,其中还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也正是如此,一些通达的学者将其划分在了小说类著作当中。
可以说,不管是将《山海经》划分为地理著作还是将其划分为小说都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
只是,这些学者的认识还是相对片面,那《山海经》到底是什么?
这一点,不仅仅是当代的诸多学者在探讨,以往的诸多著名学者同样在这条路上走的很远。比如说之前将《山海经》划分为地理著作和小说诸多的目录学家。
在1932年,鲁迅先生曾经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山海经》的性质做了一个著名的论断,“盖古之巫书。”
“盖”是指大概,也就是说鲁迅先生觉得《山海经》很有可能是古时的巫留下的记载。
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觉得《山海经》是巫留下的巫书呢?
浅谈大巫
在原始社会早起,人们集群生活,但在群体当中,每个人的权利和地位都是平等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大同社会,只是在这个时期,人们的生产能力低下,在生活当中得到的东西也仅仅能够维持温饱,也就是说当代学者所谓的低水平的平等。
在没有剩下生产价值的时候,大家想要维持族群的生存,也就有了这种低水平的平等,但当人们的生产能力逐渐提高,社群产生了剩余价值,也就是除了维持生存,还有物品剩余的时候就会渐渐地出现特权阶级,可以享受这些剩余的物品。
而巫就是我国古代的第一个特权阶级。
巫是我国的第一个特权阶级,那什么是巫?
远古时期的人们吃的东西不太卫生,再加上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那个时候的人们寿命普遍偏低。
畏死求生是每一个人的本能,这在远古时期也不例外。
现实的短命让他们寄希望于来生,那个时候,大自然的力量对于人类来说实在太过强大,这让人们敬畏天地,敬畏自然,并且寄希望于自然,希望自然中生存的神明能够保护他们,让他们拥有更长的寿命。
是的,这就是巫产生的原因,祭祀神明,乞求上天的庇护,渴求更长的寿命。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巫是祭祀的人,这跟《山海经》有什么关系?
那个时候,巫掌握了祭祀的权利,而祭祀也就意味着沟通神明的力量,这种力量让那个时候的人们敬畏,让人们用自己的劳动供奉巫这个阶层。
因为在普通人看来,供奉巫就是祭祀神明,可以获得神明的庇护。
在这种情况下,巫也就从劳动中解放出来,整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获得的各种知识,这些知识的掌握又可以让巫指导部落的人们更好的生活,与此同时,增加巫在部落当中的地位,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如果鲁迅先生的论断是正确的,那记载巫掌握的知识的书是否就是山海经?
《山海经》记载了有关神话、民俗、科学、宗教、民族、医学等学科的宝贵资料,涉及社会生活当中的诸多领域,从这一点看,鲁迅先生的论断还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的。
鲁迅先生像
此外,《山海经》中记载巫师活动的地方很多,例如《海外西经》有巫咸国,说登保山是“群巫所从上下”也就是上下于天的地方,《海外南经》有“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乃执之。”这里,孟涂是巫师,充当了法官的角色。
这些巫师的活动可以证明,《山海经》应该是巫师在社会中活动的记载,对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对未知世界的想象。
这是今天的闲话五分钟,感谢大家的阅读,大家明天见。
喜欢的话点点关注。
来源:公众号【神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