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较大互联网公司数据分析师 徐尧
介绍一本比较轻松实用的的书——《跑步,该怎么跑?》
在《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村上春树告诉了我们跑步的态度,与其说是从物理上学会了跑步,不如说是从情感上了解了ta——并没告诉我们跑步带来的运动伤害,更没告诉我们跑步该怎么跑。
好了,本书的作用就是,介绍如何安全有效的跑步。作者尼古拉斯·罗曼洛夫博士,世界知名的运动科学家,曾担任过三届奥林匹克国家队教练。他花了25年时间创立并完善“姿势跑步法”体系,帮助无数跑者取得极好的成绩,不仅让他们跑得更快,而且减少了他们受伤的机会,甚至让受伤运动员重返赛场。
很多人会说,“跑步谁不会跑呀,迈开腿不就行了么”。事实上,除了一些不愿意跑的人,我周围很多跑步爱好者都有着“只有跑者才能体会到的痛”——肌肉拉伤、膝盖疼痛、甚至扭伤脚。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核心姿势跑步法”来说明如何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跑步要点,避免不必要的动作来跑得更快,跑得更健康。下面将结合具体个人经历给大家逐一介绍。
1. 改变跑法
作者认为,相比于设计一双舒服的鞋子,更好的方法就是改变原先的跑步姿势。
但其实仔细想一想,学习跳舞、武术等运动,都是从姿势开始学的,或者说,从学习无数个连续姿势开始的。
大家可以去看一场10公里的比赛,在比赛开始、中途、结束三个时段分别看跑得最快和最慢的选手,你会发现,跑得最快的跑步动作基本一致,跑得慢的不同时段姿态各异。
比如我自己,在上大学前是个胖子,而且体育从来都不及格。上大学后才开始一点点训练,有一年因为没抢上体育课,不幸“被”选择了传说中的“人体工程”——每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跑3000米。虽然当时不异于受到严重迫害,但是收获确实很大,因为学会了跑步姿势。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没收到过跑步疼痛的干扰吧。
那什么是正确的跑步姿势呢?
作者的原话是:
跑者在支撑点上刚好处于完美平衡。头、肩膀、臀部和与地面接触的跖球部(俗称前脚掌)在一条直线上。脚跟略高于跖球部,体重只落在跖球部,而非脚趾。
身体肌肉收紧,如同一颗悬在桌边将要滚动的球,随时准备前进。此时,可将势能发挥到最大。如果肢体相互交替,能使动作效率最高。
身体所有主肌群放松,像弹簧一样准备弹出去。此时肌肉累积最大的弹性能量。
如果不理解,我给大家简单解读下——“跑步时不要脚后跟着地,保持放松状态,自由落下”。
达·芬奇说过:“动物的移动,速度最快的时间点就是身体快要往下倒时。”也就是说,身体处于平衡状态但极不稳定。这个不稳定的平衡状态,就是“正确跑步姿势”所处的位置。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要摒弃脚后跟着地的跑法,这样极容易受伤。因为这意味着你的脚必须向身体前方伸直跨出;然后整个脚掌面着地,这就相当于把全身的重量都加在脚部;最后脚尖离地,所以你只能试着向后使劲蹬。用全身力量猛踩地面,自然容易造成膝盖、臀部、下背部疼痛。这样跑步,受伤也不奇怪。
2. 步频越快,跑得越快
为什么说跑步技术的精髓是步频而不是步幅呢?
还是跟重力有关。步频越快,受到重力的干扰越少,就跑得越快。一旦跑者想要加大步幅,大跨步向前跑,速度反而变慢。因为为了加大步伐,着地的支撑脚得停留一下,直到整个身体通过支撑点。脚着地的时间加长,对抗重力的动作就会增多,身体前进的速度会减慢。
回想起当时体育老师教的:把身体重心降低,快速换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 在镜子前训练跑步,没错,是这样
就如同在开始飙车之前,你需要学会如何操控方向盘、踩刹车和油门一样。
首先是姿势:脱掉鞋子,站在一面可以照见全身的镜子面前。双腿微完成S形。确定所有关节都是弯曲的,而且肌肉有轻微紧绷感。然后轻轻上下跳动。
有几个步骤供大家学习:
小马踮步
利用支撑点的转换来前进
以脚掌轻敲地面
原地单脚跳
弓箭步跳跃
弹跳
4. 常见错误清单
以下是常见的错误清单及其危害:
脚跟先着地,或是后腿完全伸直。
可能造成的运动伤害:膝盖疼痛(特别是髌骨部)、臀部疼痛、下背部疼痛。
脚掌在身体前方,或是超出膝盖落地。
可能造成的运动伤害:前胫骨症候群(又称外胫夹)、压力性骨折。
使用股四头肌而非后大腿肌群蹬地;把大腿和膝盖往上拉、往前推。
可能造成的运动伤害:肌肉过度酸痛、后大腿肌拉伤。
以脚尖着地踮脚跑,身体落在重心后方。
可能造成的运动伤害:前胫骨症候群、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腱发炎、小腿过度酸痛。
着地时腿部与脚踝太过僵硬。
可能造成的运动伤害: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腱发炎。
落地过程过于刻意,脚掌抬起后用力下踩,而不是让其随重力自由落下。
可能造成的运动伤害:脚踝与腿部僵硬、足底筋膜炎、阿基里斯腱发炎。
全身肌肉太过紧绷。
向左右两侧倾斜身体。
耸肩。
手臂过度摆动。
错误的思考(对自己下指令)。
错误的意象(脑袋中的跑步形象)。
错误的感觉(肌肉用力与放松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