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龙虾”-请原谅我记忆中知道波士顿这座城市是因为龙虾而不是因为著名的哈佛大学或者麻省理工学校,再后来因为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男主角为了逃避人生到此地当清洁工而加深了对这座下雪中城市的好感,此次的波士顿之行让我彻底爱上了这座城市……。
第一站必是哈佛大学。当年乘"五月花号"客船的102名乘客于1620年初冬抵达北美大陆,因为疾病仅有53人活到了第二年的初冬,而这批人16年后,在牛津的破街上建造了哈佛学院,140年后才有了美国。这种漫长时光所凝固的哈佛尊严借用阿兰.布鲁姆的话来说"一个最沉溺于实际生活的民族向沉思生活表达的敬意"。百年哈佛商学院所到之处可见新古典主义建筑、罗马式的公共大厅和哥特式的教堂,还有爬满长春藤的老红砖墙……静谧清澈的田园风光洗净眼睛里的尘埃,四处走走,随眼可见大片草坪及树下的靠椅,即使是假期里的校园一样能看见哈佛学子树荫底下的用功……我们在草坪上惊喜的遇见了大量松鼠、幼小的兔子在散步,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满腹经纶的松鼠了吧。著名的哈佛图书馆低调的坐落在大草坪上,没有显眼的题名大扁,只是在石头上低调刻字命名。图书馆里面不让进去看书参观,只能进大门后挨着保安看着深深的走廊自己想象学子们匆匆而过的步履及灯火通明的夜晚低头看书的景象,这我想起了《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描述的情景,正因为这种隆重的学习氛围,这个学校培养了大量创造改变世界大格局人才:8位总统、3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我觉得探究哈佛背后最迷人的本质有:1.校训之一:"假如你想在毕业以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如鱼得水,并且得到大众的欣赏,那么你在哈佛的求学期间,就不会拥有闲暇的时间去晒太阳。"2.历任的哈佛校长都尽力改革推动教育体系,特别是2013年,哈佛新的通识教育计划正式推行,重新划分了学生需要涉猎的八大知识范畴领域,艺术和诠释,文化与信仰、经验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世界科学、世界中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共400门课程。这种"自由教育"不与职业相挂钩,是哈佛大学一直坚持的一个理想。这代表了一所大学对于知识与教育最基本的哲学与态度:一个人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些什么?什么知识或方法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大学最需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
哈佛的历史博物馆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涵盖了早期的美国历史、自然奇观、海洋生物、自然植物……又是一个一呆就是一天的去处。
麻省理工学院(简称MIT)因为工程类与计算机系而闻名于世,号称书呆子的天下。它没有哈佛的霸气,反而是平易近人的亲切可爱,我们可以随意走进或者靠近它任何一间教室及实验室,我能看到在教室里一起学习讨论的学生、在实验室里一个人安静做实验的学子……散落的校园分布在我有限的步履略过后慢慢体会这是个“行散神不散”的学校。我见到了学院里白板上各种宣传板报,遇到了几个中国留学生在暑假空旷的食堂里做高中生的公益解说项目,波士顿的阳光把她们的脸庞晒得黝黑健美,自信的眼神流利的英语让她们充满了魅力。
学校之旅是精神食粮,但我们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美食之旅。我们打听问到了著名的百年海鲜市场FISH PIER,找到网红店LEGAL SEA FOODS来一顿真正的“波士顿龙虾”,那种肥美可口鲜嫩至今回味。
波士顿自由之路、公园、大片草坪、纯粹的蓝天白云……处处皆美景……
备注:本文有引用三联生活周刊陈塞文章资料。
备注:波士顿住处是在Airanb订的当地人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