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巧合的认识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相识相爱36年,结婚也30多年了,她是他的第一个女人,她也把自己的全部奉献了他。在外人看来他们非常和谐,事实上也是的。但殊不知,他们没有共同爱好,生活方式、处事观点、甚至喜欢吃的食物都不一样。如放在当今这个变化莫测到处充满诱惑的社会,是否他们早就分开几百次了?也许是他们那辈人对婚姻的理解与现在的青年人不同,对责任的诠释也重于我们。但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能和谐相处如此之久,是他们都会给自己幸福。
是的,幸福是在自己手上的,如完全交给另一个人,那岂不是很可怜和悲惨?
他爱运动,每天早上会早早起来跑步或打球锻炼;他注重身材,会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量;他爱寻求刺激,会找机会就去那些从未去过的地方;他爱品酒,每次跑步后自己会调一杯鸡尾,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品酒。这些习惯她却没有:她不喜欢他钟爱的羊肉;不喜欢跟他一起去爬山去跑步;不喜欢探险;不喜欢喝酒谈天;不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对感官的刺激。同样的,她喜欢的,他也不感兴趣。
抛开夫妻间相处之道不谈。单说幸福事。年轻的时候,我们爱爱情,因为爱情可以在我们身体里分泌多巴胺,能让我们开心。女为悦己者容,我们打扮自己,费尽心思,每次赴约前不知要在镜子面前审视自己多久,期待着见到自己心爱的男人,会得到一番怎样的夸奖。然而,事与愿违。男人这个物种就是跟女人不一样,他们不会在意这些细节。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随之,就是指责与不悦,本次约会分值减半。
殊不知,女应先为己容,而后有悦己者。我一直觉得这句话应该是这个顺序。
从花季雨季开始,从懂得情爱何物开始,从对两性开始懵懂开始,我们仿佛就把自己的“人生幸福”的筹码压在了即将跟我们共度一生的那个人身上。在茫茫人海中能找到一个既与自己情投意合三观相同,又能集宠爱包容忠诚于一身,这种概率,好似大海捞针吧。很多人虽抱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但又会继续爬起来将幸福压在另一个人身上。
为什么幸福不能是自己给呢?在我看来,若如此,会简单不少。我喜欢早上以第一杯咖啡的方式唤醒自己的大脑和意识,也许另一半一定要吃煎饼果子锅巴菜;我喜欢休息的时候自己窝在沙发里一杯红酒配一本能让我安放情感的散文集,也许他希望看一场轰轰烈烈的球赛或是约朋友喝酒谈天;我喜欢爬山、看海、静静的在酒店的房间里看着窗外,也许伴侣对“出游”的概念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那样一个又一个景点的赶场。如若这些不同,就能说明我们不相爱吗?我们与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多年的父母和一奶同胞的兄弟姐妹尚且不能如此,凭什么要求能找到如此一个人给我们幸福共度一生?如果找不到,我们就选择这辈子不幸福吗?
从心理学角度讲,有愉悦的心情才能善待自己,包容身边的不如意,才能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那么如何让自己愉悦?做自己喜欢的事,以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就像我认识的那对夫妻,不在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又如何?能取悦自己,让自己开心和幸福,才能将正能量传递给周围的人,才能包容和接受身边那些不完美,才能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