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的本质》:一本书让你搞清“偏见”的根源、影响及应对之策

我们或多或少都曾遭遇过偏见,也曾将偏见施加于别人。我们深谙“偏见”的弊端,所以每每谈及“偏见”总是急于撇清,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偏见”源于人的本性——“我们平日的思考、行动及生存所培养的习惯和需要,也是造成偏见的罪魁祸首”。


要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先要搞清什么是“偏见”,对于偏见最简明的定义是:“没有足够的依据,就把人往坏处想”,它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毫无依据的判断,以及由此而来的情绪(往往是负面的)。

既然如此,我们来看看两个问题:

(一)特朗普曾指责墨西哥向美国输出犯罪,称墨西哥移民大多是毒贩和强奸犯。这是不是偏见?

(二)二战期间,大多数美国人对纳粹军官怀有敌意,认为他们都是邪恶的。这是不是偏见?

(一)是明显的偏见,(二)则不然,因为有大量证据表明,纳粹集团将邪恶的政策作为官方指导思想,存在高危性,人们对其的敌对态度是合理的。

“偏见”的书面定义会更正式一些,版本也很多,其中有一个是这样定义的:“偏见是对属于某群体的个体持有一种厌恶或敌对的态度,仅仅是因为他属于该群体,就被推定具有人们归于该群体的那些令人反感的特性”。

“偏见”如此普遍,那它是如何产生的呢?戈登·奥尔波特教授在他的著作《偏见的本质》中为我们详尽地分析了“偏见”的根源、影响及应对之策。



01 “偏见”与“误解”

偏见源于一种人类常见的思维谬误“过度分类”,仅仅依据极少的事实就进行大规模的归纳,举个夸张点的例子,比如你今天看见小林在吃青苹果,明天看见他在吃黄瓜,就推断小林喜欢的东西都是绿色的,这明显就不太合适。

但是“过度分类”未必形成偏见,如果你第三天发现小林在吃草莓,你恍然大悟,原来小林只是喜欢水果蔬菜,你修正了你的认知,之前你对小林的判断就属于“误解”。

只有面对新知识依然不改变原来想法的情况下,这种判断才算“偏见”,也就是你即使看到小林吃芒果、车厘子、石榴,你依然认为这些是特例,小林就是喜欢绿色,这就是偏见。

再夸张一点,你不光断定小林喜欢绿色,趁强行把一顶绿色的帽子扣在他头上,这就属于“歧视”了——“歧视”是在行为上表现出偏见,它是一种负面行为,造成了比偏见更为直接和严重的社会后果,这才是我们应该极力避免的。



02 偏见引发的负面行为


对“偏见”产生的负面行为,根据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以下五类,危害依次递增:

(1)仇恨言论:大部分人会公开谈论他们的偏见

(2)回避:以造成不便的代价,回避受偏见的群体中的成员

(3)歧视:持有偏见的人,积极地区别对待受偏见的对象,并对该群体造成伤害

(4)身体攻击:在情绪激化的情况下,偏见导致暴力行为或准暴力行为

(5)种族清洗:以纳粹为代表,偏见的暴力表达的终极形式

虽然大部分的偏见行为都停留在前两层,但是一旦到了歧视,再过渡到下一层往往也不会很难,一旦有一些情绪激化的“爆点”,很容易恶化到后面几层,大家可以想想“抵制日货”造成的一些行为。

鉴于偏见会引发大量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了解偏见,正视它可能造成的危害,避免被煽动,最终能够某种程度上及时发现,并减缓偏见行为恶化的趋势,这也是我们研究“偏见的本质”的目的。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对某些群体或者个人产生偏见,这并不是因为某种教育的失职,也不是某种教养的缺失,而是人类大脑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03 分类的思维为何会引发偏见


偏见是“大脑偷懒”的常态,它的本质在于“分类”,你想想在你对某个群体产生偏见的时候,是不是和你在识别“正方体”、“天鹅”、“斑马”、“数学”这些概念的时候,使用的思维方式是很类似的?

我们的大脑必须借助分类来进行思考,不然面对每天数以万计的事件,我们将疲乏不堪。借助于分类,大脑得以将很多相似的事件归为同一类,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大大减轻了工作负荷。

你会发现,所有我们在知识上的某些“偏见”都是我们的大脑为了简化世界所做的努力,这种努力就是“分类”,远在几百万年前就开始建立了。

经过漫长的进化,这种对真实世界进行“模型简化”的能力,逐渐成为我们本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为我们的进步带来了便利,也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隐患。

分类的过程具有五个重要特征:

(1)它会将事物分成不同的大类,以指导我们适应日常生活。

(2)分类的过程会尽可能多地将事物归为某个集群。

(3)分类使我们能够快速识别相关的对象。

(4)类别会给被归类到其中的事物浸染上相同的概念意义和感情色彩。

(5)某些分类比另一些分类更理性。

在分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归类——将不属于同类的东西分到一起,这也被叫做“错误的泛化”。而且比较奇怪的一点是,大脑对事物的分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顽固地拒绝改变。

即使我们遇到的事实依据能够推翻我们预判的分类标准,但是我们有一种神奇的心理机制(“允许特例的出现”),会将不符合的个例当成特例剔除,从而保持我们的分类。这种机制也被称为“二次防御”。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倾向于将个人的价值观作为分类的标准,我们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就不可避免地对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物产生偏心,这就是形成“偏见”的原因之一。



04 偏见的根源

相比于憎恨,“爱的偏见”更像是我们所能寻找到的“偏见”的根源所在,斯宾诺莎将其定义为“出于喜爱而对某人做出超过其应得的评价”。

陷入爱河的人往往会对爱人产生一种“偏爱”,会过度美化爱人身上的美德,认为对方的所作所为都是完美的。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一个人必须首先高估自己的所爱,之后才能去贬损其对立面。我们建造起防御,主要是为了守护内心所珍视的东西。

《尚书》中早有这样的说法:“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大意是:喜爱一个人,就连她屋上的乌鸦都觉得可爱;厌恶一个人,就连他村里的墙壁都讨厌。

这种情况下,贾宝玉会倾向于认为林妹妹偶尔的尖酸刻薄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孤傲,而把宝丫头常态的懂事恭顺看作是一种圆滑世故。

即使我们遇到的事实显然对我们的偏爱造成了冲击,我们还是会通过一种被称为“二次防御”的心理机制来自我麻痹,把这种冲突归为“允许出现的特例”,从而继续顽固地拒绝改变。

我们珍视自身的价值观,就会对威胁到我们价值观的事物产生本能的排斥,进而产生“偏见”;我们珍视自己所属的群体(家庭、社会、国家等),就会对与之有竞争关系的群体产生排斥,放大对方的缺点,并将之施加于对方群体中的个体。

极端的爱国者可能倾向于对很多国家(尤其是有竞争关系的)抱有敌意,甚至盲目地认为对方的所有方面都是“劣等”的;C罗的狂热球迷,则更容易对梅西的球迷产生不合情理的判断。

个人价值体系使得我们倾向于做出毫无依据的预判分类,我们为了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因此非常容易对符合它的事物产生爱的偏见,而恨的偏见则是由此衍生出来的附带产物。



05 偏见的其它相关概念

《偏见的本质》中提到,在偏见里,我们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内群体”和“外群体”,咱们也不整专业的解释,通俗点讲,“内群体”就是你在说“我们”这个词儿的时候所包容的群体,比如家庭或者团队甚至国家,都可以是你的“内群体”。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春秋战国时代,宋国人是被黑的最惨的,在各种典籍中有大量宋国人的笑话,《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孟子》中的“揠苗助长”,《吕氏春秋》中的“穿井得一人”,《庄子》中的“曹商舐痔”、《左传》中的“羊斟惭羹”、《列子》中的“向氏为盗”等等,都在嘲笑宋国人的愚蠢,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偏见。

在周朝,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里,大部分都是他的亲戚,也就是“姬”姓,而宋国是殷商遗老,虽然周天子给了宋国国君最高的“公”的爵位(其他诸侯只分到“侯”爵),但是毕竟是外人,所以对于各诸侯国来说,宋国属于“外群体”。

而心理上,人对于“外群体”都有一种排斥的倾向,“外群体”的缺陷就会被放大,导致但凡听到一点宋国人的笑话,也不管是真是假,其他诸侯国的国民就先笑为敬了。

共同的敌人能够巩固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通过对外群体表达一致的偏见,内群体成员之间能够表达一种阶级团结感。

当然,上面对于宋国人的这种偏见行为还属于轻微的“仇恨言论”的范畴,相对比较温和,到了五代十国、元朝的时候,在一定的条件激化下,这种偏见导致的行为就会上升到接近“种族清洗”的程度,后果就相当严重了。

当然,除了以上个人认知方面的原因,偏见的产生还会涉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这些我们以后再来讨论。

我们了解“偏见”是为了能够缓和“偏见”及其造成的过激行为,社会科学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希望减少社会偏见,就应该对能够消灭隔离行为(通过政策、法律或其他方式)的科学依据采取高度的重视。

除了通过立法补救改变偏见态度、改善种族关系,还有以下几种方式:正式教育方法、接触与结识方案、集体再培训、大众媒体、训诫、个体治疗。鉴于篇幅原因,这个话题我们也放到后面再聊。

在这本经典著作中,戈登·奥尔波特教授从偏向性思维、群体间差异、社会文化因素、偏见的习得和动态、性格结构等方面为我们详细解析了偏见的来源和本质,并为缓解群体间的紧张态势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即使过了几十年,里面的大部分概念依旧实用。

我们了解“偏见的本质”,也就更能对他人的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做出理解,避免以“偏见”来应对“偏见”的循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042评论 6 49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9,996评论 2 38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6,674评论 0 34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340评论 1 28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404评论 5 38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749评论 1 28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02评论 3 40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66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1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451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577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258评论 4 32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848评论 3 31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2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52评论 1 26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27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452评论 2 34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