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总有些行为是发自内心想做的,良善引导,不是做作,不是轻视的舍予,也不是嘲笑,只是尽己之力,关爱弱者。
在南方暑假打工期间,有一次,和往常一样,下班后的中午在小巷里吃饭。因为周围是商业圈,所以吃饭的人也很多。
还是老地方,快餐。十块钱两荤两素,米饭一份。平时三四个人一块吃,就会摆一桌子小碟菜。我们总是吃着说着,有时还玩玩桌游。
吃饭时我无意间注意到路对面的一个人,目测是个中年男子,坐在空荡荡,关门店铺的台阶上。那是个交叉口,很显眼。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真实情况比这更糟糕。他一直呆呆坐着,旁边放的是一堆脏了的破旧衣被。
观察许久,面对周围密集的饭店,他丝毫没有乞讨的意思,正值中午,我想他也应该是饥肠辘辘了。
同事也注意到了,大家心领神会。我说,咱们要不给他留一份?估计咱也吃不完。
一拍即合,都很乐意。于是我们又买了一份米饭,把尚未开动的饭菜,荤素搭配,拼了一小盒,带了双筷子。我拎着袋子,快步走到他跟前,弯下身子,放在他腿边,回到座位上继续开吃。
后来我看到他慢慢吃起来了,狼吞虎咽,他真的饿坏了。我不愿一直盯着看,想让他静静的吃。我只是在平等的给予,做我力所能及之事。
也许这件事很细微,可以在我的记忆里忽略不计,但也算我所认为的出于善良的爱。我只想让他好好的活着。
02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主人公戴斯蒙德令我印象深刻。他是一个虔诚基督教徒,二战期间,他拒绝拿着武器上战场,只想做医护兵,挽救更多生命。
美日在冲绳岛的战争异常惨烈,横尸遍野,枪林弹雨。他因为拒绝拿枪而被送入军事法庭,险些入狱,也遭到教官的毒打和士兵们辱骂和嘲笑,但他依然坚定地拒绝拿枪杆子。
影片中有一幕是戴斯蒙德被日军发现后,躲进日本人挖的盘丝洞,惊慌中发现一个受重伤的日本兵。
他当时可以选择离开或者直接杀死日本兵,但他出于医德及良善的心,选择去拯救弱者。无关国界,只在乎救死扶伤,在乎人的性命。他急忙给那个日本兵包扎伤口,注射吗啡做镇静剂,减缓疼痛。
我觉得在那种情况下,人的内心是复杂的。在弱者面前,我们应放下偏见与冷漠,选择同情与关怀。
戴斯蒙德一直是个信仰坚定的人,仅凭一己之力挽救了数十条生命。一切源自内心的善念。看到伤者,他极力挽救;面对死者,他祷告悲痛。手握《圣经》读本,时常为士兵们祈祷。
圣经中说:你当离恶行善,就可以永远安居。我想他也一直在践行,深解其意。
我们也许无法避免残酷的战争,但我看到了残酷中存在的人间温情,人性的光芒,它们源自强大的信仰,慈爱,善良。即便冷漠,也闪耀着爱的光芒。
03
英国小说家毛姆说: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壮举的前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垒中的暗探。
人心是复杂的。恶毒凶残,热情善良......人性的善与恶,这两种力量无形地左右着我们。
有时候我相信有神明。读过很多佛经,都在阐明一个道义,要行善,慈悲为怀。我曾虔诚跪拜在某寺庙的石板路上,默默发愿祈祷,希望洗净我隐藏着的伪装,贪婪,嫉妒之心。
无论我们陷入怎样的境地,一定要心怀友善。不因嫉妒而生杀戮之心,不因贫穷而成抢掠之徒,不因富贵而变卑鄙之人。
古文《荀子·不苟》中言: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其中讲到的诚,可理解为真诚,坦诚,不虚伪,不狡黠。诚,建立在自我的本心之中,来自于灵魂深处。
社会中的人形形色色,鱼龙混杂。不能做到拯救所有人,但首先要严于律己,做个充满正义,有良知的人。
菜根谭里说:“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暗应长”。心存善良,当融入生活,贯穿一生。
点点微光汇成人类前行的光明。有爱的社会,需要我们心存善良,让爱包围,慢慢积蓄改变的力量。
相信,每一个善良的人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本性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