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牛眼大,看人十倍地高大,所以牛对人低眉顺眼;人也说鹅眼小,看人十倍地渺小,所以鹅对人趾高气昂。儿时不怕凶猛的狗、冰冷的蛇、无骨的虫,偏偏对高傲、欺人太甚的散养鹅心惊胆颤。
乡里人家除了养狗看家,也会养鹅护院,重要的是它不仅吃粮食还能下蛋,半夜稍微有点动静,它就引吭大叫。它叫声大,拧人也特别疼。少时路过邻村一户院门外,曾有幸与三只散养鹅交锋。如果镜头返回那时,你会看见一条东西走向的土路上,一个黄毛丫头被几乎等身高的大鹅追着,边哇哇大叫边奋力奔跑。鹅声哭声碎土踏飞声在扬尘中交融成一溜烟儿跟着那个小女孩儿。从此以后我对鹅深恶痛绝。
上学之后,读过关于王羲之爱鹅,愿用书法作品《黄庭经》与道人交换的故事。鹅,难道真的那么讨人喜爱吗?是的,自从家里养了几百只鹅后,改变了我厌恶鹅的看法,反而觉得它很有范。
鹅,绒毛自小浑黄柔软,十分娇嫩可爱,叫声也是清亮有力。羽翼渐丰之后羽毛变得色泽鲜亮而浑白,也不排除个别自小就是灰色,这时它的叫声是响亮清脆的。后来,我自然而然地成了放鹅娃。
鹅是优雅自由的,它有自己的秉性。小鹅在油菜地里吃草的时候需要备着水,估摸着它们吃了半小时就吹响哨子或者鹅鹅鹅地喊。它们无论跑多远都会快速地奔过来,它知道,要喝水了。它们在奔跑的过程中快而不乱,不挤不抢,在庄稼趟里有序归来,这是它们基因里的秩序意识吧。喝水的时候,它们先是喝一口仰天下咽,再喝下一口仰天下咽,优游淡然。当它们的脖子歪斜,像是多长了一个脖子的时候,其实是愫子被填满了就代表暂时吃饱了,它们会成群挨着卧地休息,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大多时候,过了一段时间有个别鹅觉得又可以进食了,就会安静起身继续进入田地觅食。也有个别调皮的,它睡醒了,就高喊一声其它鹅也醒来一起去觅食,真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当你抱着它的时候,他会把脖子放到你肩膀上。当你路过圈门口时,它会点头呼喊向你打招呼,它是把你当作游伴来看待的。
鹅会辨路爱热闹。它们渐渐大一点的时候,在去放养的路上,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地走在路的中央,很紧凑,不散乱。去的次数多了,它们都知道哪个岔路要拐弯,那个地方有水塘,快到目的地时它们的步伐明显就会有些兴奋。走路的时候,个别鹅高兴时,会扑扇起两只大翅膀边鸣叫边低空滑翔一小段。一只这样,一群鹅的情绪都会被调动起来,展翅昂头、群鹅齐鸣,场面很是壮观。这时候我就会想,自己能有双会飞的翅膀和它们一起玩闹就好了,这种自由浪漫学不来。
细品, 鹅,其实很友善,经得起围观!最后,想起有人写的打油诗:“有鸟我是鹅,无鸟我是我。无我我成佛,鹅弥陀佛!”希望每只鸟、每个我、每只鹅都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悠哉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