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高铁上听了吴军老师的硅谷来信两封一一上帝喜欢笨人。时间有限,脑力不足,我只能先总结第一封信了。
第一封信吴军老师主要是介绍自己的笨行为。比如从不顺道寄信,必须专程去一趟;不参与打折活动,不拿免费的东西;投资资料手工管理,不借助管理工具;做生意懒得讨价还价,差不多就成交。乍一听,诸如此类的行为我们普通人都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去优化,堂堂一个博士加总裁会不懂。是的,他确实懂,只是他不想用而已。
不顺道寄信,不同时做多件事,经验告诉他,顺道往往会容易忘记你顺便的事,如果这是一件很重要却因顺道而忘记,错过最后期限,这种切换成本太高。看到这里倒让我想起华罗庚先生提出的统筹方法,这两者相违背吗?也许违背也许不违背,看个人衡量切换成本吧。如果一边炒菜一边烧水,这种切换成本不高;如果一边学习一边上网,这类需要专注于心的事情,两头切换成本就高了,也许最后两头做不好。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那么让想法简单一些,既然能力有限,就按照有限的能力尽力而为就好。
不参与打折活动,吴军师认为,因为人在促销的时候永远会买来一堆没有用的东西,最后是否更省钱也算不清了。就算省了20%的钱也是变不成富翁的。当然节省能让原本能买到10样东西钱可以买到12样,问题是我们真需要那两样东西么?那两样东西真那么重要吗?由此可见明显的省钱方式,获得免费的东西都是有成本的。参与打折活动是省钱了,但期间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我们也因此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也许有人说我们的时间本就不值钱,那我们为什么不花钱买时间提升自己的基线,让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值钱。
做生意的懒得讨价还价,差不多就行了。这种想法让吴军少了很多财富,但是也让他免去了很多不快,并且有了长久的稳定的朋友圈和生意来源。是的,世界上无论是做生意,还是交朋友,每一次总有人相对赚了,有人相对亏了。虽说双赢的理论可以让双方的收益都增加,但是增加的程度可能不相同,增加少的一方难免有吃亏了的心理。如果双方有十次来往,十次都是某一方觉得自己有点吃亏,这种关系就很难维持下去了。在纷繁复杂的商业环境,聪明人让人避而远之怕上当受骗,笨人让人毫无设防愿意合作。
资料手工整理,不借助管理工具。吴军老师老师不使用投资管理辅助工具,而是每周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整理投资信息。在他认为自己整理信息,整理出来即使不看,也已经过了脑子,目的就达到了。手工整理的过程因为速度比较慢,能够来得及思考,看到一些做得不好的东西,能够反思,可以不断的调整提升。现在铺天盖地的APP软件确实让我们的生活便捷快速了,但如果我完全依赖这些软件,我们也因此会失去很多思考的机会,渐渐的弱化思考的能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总结,一些看法,希望能给你我一些不一样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