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曾经举办过一个“千年风雅——馆藏宋元以来绘画精品展”,向观众展示从宋代到近现代的69件(套)馆藏绘画精品。展览分为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部分,其中清朝及近现代还展出了许多著名粤籍画家的代表作品,让人可以从中探索广东绘画发展的历史。
从秦代至隋朝一千多年间,岭南画者在史籍上一片空白,说起来也有些无奈,但也不难理解。古时岭南和统治中心的距离甚远,交通不便,对很多人来说,这里不过是“百越文身地”,遍地瘴气,各朝代官员一律视到岭南任职为左迁,莫不哀伤。作为“化外之地”,一向没有被好好重视,即使有艺高者,也未必能够留有其名。
况且,江湖这么大,想要留下自己的名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颜宗所绘《湖山平远图》,为至今岭南画坛上存世最早的广东画迹。颜宗为明永乐举人,官至兵部员外郎,善画山水,明中著名宫廷画家、颜宗的弟子林良曾赞誉其“天趣不可及”。可惜他的画传仅有《湖山平远图》这一幅。
江山代有人才出,岭南亦无负明珠。晚清,番禺的居巢、居廉两兄弟将撞水撞粉之法发扬光大,在整个岭南画坛上影响甚巨。
居巢是广东省番禺县隔山乡人,祖籍江苏,其先世任官岭南,自幼喜爱诗文书画,绘画师承恽寿平。家学熏陶使居巢毕生蕴蓄深厚国学素养,诗书画皆绝,曾在南粤大地引领风骚。他的作品多写蔬果野花,轻描淡写,澹逸清华,开岭南画派之先河,所绘山水、花卉多秀雅,草虫则活灵活现。
传说,居巢作画严谨,生平不轻易下笔,必推敲成熟方肯落笔,惮心而成之。故一生作画数量不多。
博物馆此次展出的是一幅《花果轴》,兼具写意和工笔之长,花果相对,水粉碰撞、交融、离析,产生绝妙的立体效果,为典型的“撞水撞粉”佳作。
何为“撞水”、“撞粉”?
撞水法是用于画植物的枝叶。在色墨未干时将水注入叶子或枝干的向光的一面,这样墨色被水排开,在墨与水之间形成自然的边界,产生向光和背光的效果。
撞粉法则是用于描绘花瓣或蝴蝶翅膀。具体做法是以粉撞入色中,使粉浮于色面,于是润泽松化而有粉光了。
“撞水”、“撞粉”之法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
居廉是近代岭南地区著名的花鸟画家,是居巢的堂弟,与居巢并称“二居”。他早年随堂兄习画,耳濡目染,绘画技艺也跟着日见飞涨。居廉工花卉、草虫,尤以写生见长,善用没骨,继承并发展了“撞水”、“撞粉”之法。他所画仕女翎毛草虫花卉,设色妍丽,笔致严整,莫不精工,绘有百花百果长卷,皆钜作,大幅山水亦舒卷有气势。居廉似名气稍广,或因西太后慈禧寿诞,广西巡抚王之春请其画百花寿屏以献,以是名动公卿之故。
居廉的展出作品为《富贵寿考图轴》,此图为居廉去世前一年作品,描绘湖石、牡丹与蜜蜂相映成趣的情景,笔致工整,设色浓淡相依,具有清新活泼、秀润抒情的意趣,为其代表作品。
晚年的居廉对牡丹情有独钟,与之有关的传世作品还包括江苏省美术馆藏《牡丹双蝶图》、故宫博物院藏《富贵白头图》。尝有人戏言,岭南画派擅长在搪瓷上画牡丹。玩笑归玩笑,无论如何,画得好是一个无需商榷的事实。
文化底蕴深厚的居巢,是居廉丹青启蒙、人生教诲的恩师。居廉颇敬重居巢,以至终生追随。
公元1856年,居巢、居廉受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影响修建十香园。十香园小巧精致,园中不乏亭台流水,四周以青砖砌墙围成小院。因当时园内种植素馨、瑞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鱼子兰、白兰、含笑等十种香花,故名“十香园”。园内现存紫梨花馆一座,馆名为居巢所题,因紫梨花稀有,居巢在唐人小说中阅得,十分向往,故此命名。馆内西部为居廉晚年授徒处,“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等皆曾在此学画,此处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
有意思的是,与居廉广收门徒不同,居巢一生几乎不收弟子,这情景颇似后来“岭南画派”的陈树人与“二高”,前者一生也不收徒弟,后者则广收。多得高剑父,如今,岭南画派已传三代,在画坛上大放光华。
十香园早在1983年就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年来维修不遗余力。园内各式奇石巧设,间以花草点缀其中,天趣盎然,幽雅宜人,一株历经风霜的石榴树长势依然喜人,吐露芬芳。园内竖着一堵照壁,十种花卉以瓷画的形式存在,纪念园名的由来。
不知岭南画派的各位大师们,闲时可有偶尔造访十香园?
百余年来,先人足迹早已被时间风雨吹散,唯有园外一湾流水悠悠,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