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的修行之路(学习笔记第16篇)2021.1.21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彭凯平教授的情绪管理课,今天,咱们探讨积极情绪中的幸福。
【我的感悟】:各位书友早上好,让我们用阅读开启美好的一天,今天将读后感的时间调整到上午,也是有一个好消息迫不及待地的和大家分享:疫情期间为安全保电工作,爱人已经连续上班40天,今天即将下班,此刻的我高兴之余,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和孩子打扫卫生,她负责卧室书桌卫生间,我负责客厅厨房阳台,我们昨晚就分工好了,呵呵,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爱人回家后对我俩的评价,一定要做细做实!主要是让自己满意。
言归正传,今天学习的是幸福的话题,老师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幸福产生的来源因,获得幸福的方法,幸福和收入、高学历、年轻美貌没有必然的关系,对幸福起作用的是美好的人际关系,是挚爱亲朋的支持,是社会交往的技巧。课堂中还给出了幸福的人的自画像:积极自信,充满创造力和处于美好人际关系中的人。我们了解了幸福的成因,知道了获得幸福方法,接下来又回到一个核心问题:“我想要什么?“,昨天的读后感提到:“我想怎样?”于是,快乐和幸福的核心是:“我”,“我跑步,我微笑,我帮助,我表达,我感受”,我们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祝各位友友今天安宁喜乐健康充实!明天见!
《孟子·尽心章句上》上记载,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孟子看来,人生的第一种快乐是父母健在,兄弟姐妹无病无灾;做人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这是第二种快乐;身边的人能够因为君子的启发、引导而有所作为,这是第三种快乐。孟子之乐,既关注家庭美满的幸福,也着眼于在对道德底线的始终坚守,对所作所为的坦荡无愧。
幸福到底是什么?幸福是对人性的欣赏、满足和认识,我把它叫做: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我的研究证明,幸福有三个重要的生理要素,首先,不能有负面情绪活动,杏仁核不能充血,否则将会带来消极感受;同时,要分泌积极的神经化学递质,多巴胺、血清素等,这是体验幸福必不可少的;最后,还要大脑前额叶的智慧参与,要有感受、领悟,这才是幸福。
大脑前额叶是体验幸福的重要区域,感到幸福和感到快乐是不一样的,幸福的感受一定包含智慧和人性的感悟,这是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满足感。吃东西有时候让人产生愉悦,但不一定是幸福的体验,如果没有大脑前额叶的参与,那只是简单的生理活动。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意义是我们大脑前额叶产生的一种认知,也就是我们人类的语言、理念、思想的一种定义。比如说你走到水边,你立马想到“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就是你的意义感,这叫做禅意。如果你走到水边,只能发呆,喊一句“这么多水”,就会显得你很没有意义感。所以意义感并不神奇,它是我们人的一种灵性、悟性,感性和德性。
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感方能获得幸福,一个肥胖的人吃东西时,能够感受到快乐,但在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吃到了200斤,更胖了,他会变得不快乐,所以类似于口腹之欲带来的快乐并不能称之为幸福。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教授是世界上研究幸福学的顶尖人物,他认为人类对幸福的理解,其实有很多判断的误区。在他的研究中,卡尼曼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没有找到幸福和财富的必然联系。
简单来讲,越有钱越幸福的体验只存在于人们比较穷的时候。财富与幸福的关联,存在一个拐点,拐点后,幸福与财富情况,毫无关联。我们的这个研究,从侧面印证了墨菲定律中的“幸福递减定律”。幸福递减定律,是指人们的满足和幸福感,会随着获得物品的增多和财富的增加而减少。如果你经常感到不幸福,你的婚姻不幸福,你的人生不幸福,你也不快乐,也许此时,你的幸福正在递减。
当我们饥饿难耐时,一块小面包就能给我们巨大的满足感,而当我们的处境逐渐变好,面对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同样的小面包就不会让我们体验到幸福的感觉。同理,在婚姻中,爱而不得时,对方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能让他兴奋不已,甚至一个短短的信息也能让他幸福一整天。
一旦喜结连理,对方变得无微不至,形影不离,同样的问候和信息就不会激起对方的兴趣,对方也不会再感觉到满足,幸福的感觉也就不会出现了。
幸福递减,不是说真正的幸福减少了或者消失了,而是这个人的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经带给我们快乐和满足的东西,它们本身的价值和作用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当我们习惯了这种感受,我们就不会再把这种状态当成幸福了。
幸福的画像
与不幸福的人相比,幸福的人一定是行动积极的人,幸福的人创造力高很多,人在开心快乐的积极状态下容易有伟大的发现。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和其他人典型的差别,就是他们是快乐、积极、自信的人,这是做出创造性工作特别重要的保障。结婚的人比没有结婚的人要幸福得多,不是因为结婚能够带来性满足,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让人满足,美满幸福的婚姻让人延年益寿。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专家科恩与同事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告诉参加试验的女性,她们将遭到痛苦的电击。结果,他们发现,那些婚姻美满的女性在试验中如果抓住丈夫的手,她们的紧张程度大大降低。
幸福和收入、高学历、年轻美貌没有必然的关系,对幸福最起作用的其实是美好的人际关系,是挚爱亲朋的支持,是社会交往的技巧。人类是社会的生物,和别人在一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工作的便利、交往的方便,最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人在和别人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愉悦、快乐、舒适、幸福,是我们人生中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如果我们给幸福的人画一个画像,那他们往往是积极自信,充满创造力和处于美好人际关系中的人。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打破墨菲定律,赋予人生更多快乐的意义,让幸福持续下去呢?幸福的修行方法有很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发现,我经常讲“五施”,具体就是言施、眼施、颜施、身施和心施。
第一是言施。要多和乐观的、朝气蓬勃的、道德高尚的人聊天,并且多讲一些积极、正面的话题,这样可以带动身心的愉悦体验,让人感到幸福。
第二是身施。比如跑步15分钟到30分钟,大脑会分泌出各种积极的化学激素,让你开心、振奋。此外,听音乐、闻香也会给人的身体带来愉悦。
第三是眼施。一定要有一双慧眼,积极关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变化。生活其实并不单调,如果你满脑子都是工作,你就会错过生活中的美,也就会少了很多感动。
第四是颜施。我们要学会让别人感受到我们身上正面积极的能量。微笑,能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而且极富感染力。
第五是心施。很多时候我们只培养了做事的能力,忽略了感受能力的培养。要学会多去感受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并积极地知行合一,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美国著名黑人爵士乐歌手阿姆斯特朗的名曲《如此美好的世界》,是我心爱的曲子,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会由内而外燃起对幸福、美好的积极求索。
幸福其实是生活小事的感受积累,积累得多,体验得多,意识得多,我们就是幸福的人。如果一个人无法感受、体验,即使中大奖、走上高位,也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不是崇高伟大目标的实现,而是对生活的及时体验,就是我们此时此刻所有身、心、灵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