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嗨”在基层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屡见不鲜。一些地方热衷于大张旗鼓地操办各类文艺演出或文化展览,舞台上灯光闪烁、演员们激情四溢地表演,展厅内布置得美轮美奂。但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台下观众稀稀拉拉,参与者大多面无表情、反应冷淡,整个活动缺乏应有的互动与热情回应,就如同一场精心编排却无人喝彩的舞台剧,组织者在台上独自沉醉,台下观众却仿若置身事外,毫无共鸣之感,自嗨的基层文化服务徒有其表而难以触动民众的心弦。
“自嗨”式基层文化服务产生的根源是对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把脉不准与调研缺失。组织者闭门造车,仅凭自身的主观臆断或机械地遵循上级指示来策划活动,未能真正深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未能了解群众的兴趣偏好、文化底蕴以及切实需求。例如,山区农村地区,百姓们日常忙于农事,他们内心深处更期盼能有一些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的科技知识普及讲座,或者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俗文化活动,像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特色农产品文化节等,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并助力生产生活。而不是一场远离他们生活实际、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展览或音乐会,这类活动虽看似高雅,实则难以在基层群众心中激起一丝波澜。
部分基层文化工作者急功近利的心态为“自嗨”现象的滋生推波助澜。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指标,获取所谓的政绩或荣誉,他们一味追求活动的外在形式与规模,盲目跟风模仿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却全然不顾这些活动是否契合本地群众的文化口味,从而忽略了文化服务的核心本质——满足群众需求与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基层文化服务陷入“自嗨” 的危害不容小觑。从活动的策划筹备到组织实施都倾注资源,可最终因无法吸引群众参与而收效甚微,在文化服务与基层群众之间构筑起一道无形的藩篱,使群众对文化活动逐渐产生冷漠与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基层文化建设的根基将被严重侵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也将荆棘丛生。
如何挣脱基层文化服务“自嗨” 的桎梏?关键在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文化服务的全过程。
深入基层开展文化需求调研工作必不可少。可综合运用多种调研手段,如设计问卷调查,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访谈,组织不同群体代表召开座谈会等,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与建议,根据文化喜好与需求痛点制定个性化、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方案。比如,面向老年人群体,可以组织传统戏曲票友会、老年书法绘画交流活动等,满足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面向青少年群体,则可开展趣味盎然的文化知识竞赛、创意手工制作大赛或青春歌舞表演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与创造力;面向广大农民群众,举办实用农业技术培训讲座、特色农产品展销与文化展示相结合的文化节等,既助力农业生产又丰富乡村文化生活。
着力提升文化服务的互动性与参与性,积极鼓励群众从文化活动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乃至主导者。搭建各类便捷高效的文化创作与展示平台,为群众提供展现自我才华与故事的广阔舞台。例如,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设置民间才艺达人秀、百姓故事分享会、社区文化风采展等多个环节,让普通民众有机会将自己的独特才艺、生活感悟以及家乡文化特色尽情呈现;开展民间才艺大赛,涵盖民间手工艺制作、传统舞蹈表演、民间歌曲演唱等丰富多样的项目,发掘隐藏在民间的文化瑰宝与才艺之星,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与奖励激励,从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内生动力与热情。
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全方位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与服务意识。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课程、邀请文化领域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与经验分享、开展实地观摩学习优秀文化服务项目等方式,拓宽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视野,更新他们的知识体系,增强他们的文化策划与组织能力。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教育,真正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用心去感受、去理解群众的文化渴望,以专业且贴心的服务态度为基层群众精心烹制一道道文化大餐。
基层文化服务绝非少数人的“自嗨”独角戏,而应是广大基层群众踊跃参与、共享文化硕果的欢乐聚会。唯有彻底摒弃 “自嗨” 思维,怀揣 “共情” 之心贴近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方能使基层文化服务深深扎根于民众生活的沃土,茁壮成长、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