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写作群已经十几天了。起初是在等着11月1日这一天的来临,想着等到这一天就开始,同时也开始留意自己应该写什么,当时倒还觉得似乎能写得挺多。
转眼到了11月1日那天,中午刘老师就发来微信:写作,从今天开始!你写了吗?收到刘老师微信时,我已经写了一个开头,晚上回到家赶紧把构思已久的想法付诸文字。发给刘老师批评指正,刘老师非常认真的指出其中的错别字、病句,我既感动又惭愧。
之后的每一天,不知道该写什么,也觉得自己很忙,同时又抱着侥幸的心理想着还有明天,开始拖延。事实证明,拖延一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我变成了那只每天安慰着自己“明天有时间就写”的“寒号鸟”。
11月7日,在刘老师的微信督促之下,我写出了一篇“四不像”的文章,写完自己都不想再看第二遍。同时又看到同单位学姐杨敏杰发在群里的三篇文章,顿时觉得自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杨敏杰是我陕师大的直系学姐,早我一轮来到学校。高一时,我们在同一个办公室,那时她还在为研究生毕业论文而忙碌,后来便得知她顺利毕业,并且论文被评为优秀。在为论文而忙碌的同时,我注意到她依然在坚持读书、练字、参加市里的小课题。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们同为班主任,我仅带一个班就感觉自己忙得脚不沾地,而她在带两个班的同时还能够兼顾这么多,心生佩服。也开始反思自己,很多时候的忙碌是自己给自己强加的。刚带上班,找班里的学生谈话,找家长谈话,找各科老师了解情况,甚至连下课都要再冲进班里看一眼,生怕自己哪里没有做到位,出现问题。现在想来,当时的学生在我的如此“严管”之下也是很痛苦的吧。即使这样,学生的成绩仍然不甚理想,而我自己的专业也是半瓶子晃荡。现在看来,当时只是在为了让自己显得忙碌而忙碌。
后来学校工作需要,我去社区“访惠聚”工作了十一个月。回来后,接手三个班语文课,每天好像又开始忙碌起来,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
现在带着高三的三个班,报考的驾照又快过期,不得不抓紧时间练车,同时还要准备一些生活上的私事,顿时又觉得自己非常忙碌。可事实上,“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于是告诉自己,不能再拖延,不能再找借口,每天坚持写一点东西,即使是流水账一般的内容,也要坚持写下去,总有一天,量变会促成质变!
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每天都要坚持写。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自己现有的水平,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