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焦点中级第26期 黄艳萍坚持分享第497天2022-06-15
第三阶段(3.~6岁)主动感−内疚感 目标品质
这一时期儿童不只是简单自控,他们开始表现出主动精神
通过游戏,儿童学习制定计划和执行任务这一阶段中,儿童通过模仿生活真实情景的游戏活动,学会社会技能和角色。
如果父母总是严厉批评孩子,不让他们玩游戏,不鼓励他们提问,会让孩子认为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是件错事,产生内疚感。
幼儿期教育的意义:
1、培养孩子主动进取的精神。
2、对孩子十万个为什么予以耐心。
3、注重孩子和其他小伙伴的关系。
4、多鼓励参与游戏、少批评。
5、学会夸奖,夸具体不夸全部,夸努力不夸聪明。
第四阶段(6~12岁)勤奋感−自卑感 能力品质
儿童的世界以极快的速度扩展到家庭以外。
如果儿童中因为自己富有成效的活动而得到赞扬,他们就会形成勤奋的倾向。
如果儿童的努力总是被斥为幼稚和做的不到位,他们就会形成自卑的倾向。
父母和家庭以外的成人起同等重要的作用。
童年期教育的意义:
1、在学习和活动中予以肯定,培养勤奋的习惯。
2、对于不是足够优秀的孩子少批评,多鼓励。
3、肯定孩子努力的态度。
4、多运用暗示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
第五阶段(12~18岁)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诚实品质
心理和身体的成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躯体和新的态度
必须把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自我感觉上整合起来,将自己各种矛盾的经历整合起来,形成同一的自我。
无法形成这种角色认同的人会陷入角色混乱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是谁,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青少年期教育的意义:
1、父母、教师应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做青少年转变的有力支持。
2、转变态度。
3、鼓励青少年开阔视野,早日达到自我同一。
青少年期关系第一位,这个时期关系更重要,把他当专家当英雄。
第六阶段(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爱的品质
个体感到自己在生活中有亲近他人的需要。
确立了稳定的角色认同后,一个人便会准备与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爱与深厚的友谊。
如果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就会陷入深深的孤独感,这种情况常常给以后阶段的发展带来困难。
第七阶段(25~65岁)繁衍感−停滞感 关心品质
使人保持平衡的动力来自指导下一代的兴趣。
第五阶段(65岁以上)完善感−失望感 智慧贤明品质
一个人必须要能够抱着接受自己和满意的态度回顾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