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就是通俗来说的生老病死。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往往都带有一种使命感,当这种使命感还没有完成时,就会激发自己不断前进着,不断去发现和体验更美好的未来。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把人分为八个阶段: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任务和心理危机,而这种心理任务和心理危机一直伴随自己,基本上是挥之不去。
最近在看达利欧写的一本书《原则》,在这本书中,达利欧提到了一个观点。人生由三个阶段组成:在第一阶段,我们依赖其他人,我们学习;在第二阶段,其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工作;在第三阶段,当其他人不再依赖我们、我们也不必再工作时,我们就可以自由地体验生活了。
其实这三个阶段的确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基本上是很多人的一生活法。有些人可能一直活在第一阶段,有些人上升到第二阶段并维持着,有些人正在经历第三阶段。我经常有一个观点:人,既然来了,那就把每个阶段都体验一把,这样人生就丰富饱满一些。
第一阶段:我们依赖其他人,我们学习。在读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这个阶段,我们的经济来源基本是来自父母。他们在养育我们,供我们吃喝玩乐、读书学习,从而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可以自食其力。
第二阶段:其他人依赖我们,我们工作。从大学的象牙塔出来后,就要开始面临着找工作,在工作中去赚取财富,毕竟结婚生子后,老人和孩子需要依赖我们,这段时期还是比较久的,可能到自己的孩子读完大学了,能够自食其力了,自己还在依然工作着。
第三阶段:当其他人不再依赖我们、我们也不必再工作时,就可以自由体验生活了。这个阶段基本是自己退休阶段了,在这个阶段中,孩子可以不需要自己去养育了,他们甚至还会来养育自己了,自己的父母可能已经到极乐世界了,也无需过多去操心了,剩下的就是自己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生活了。自己想要干什么就可以去干什么。
在这三个阶段中,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第三阶段。因为第三阶段是一个自由人,不用被束缚,也没有很多的责任去承担,只需要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在这个阶段中,可以任性、可以洒脱、可以随意、可以周游世界。
但是第三个阶段往往也在预示着自己的生命进入到后半生了。在这个阶段会不断回忆自己这一生的成就,也在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美好。当然,那些遗憾和后悔的人事物也在眼前被一一回忆,自己是否能够释怀,关键看自己的认知了。
无论自己正在处于哪个阶段,我们的原则就是好好过好当下的阶段,毕竟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又还没有到来,唯有当下是自己最能够体验到的。
体验好了当下,那么就相当于对自己的过去不会留有遗憾和后悔。毕竟今天对于明天来说,已经是过去了。无论是埃里格森的八阶段,还是达利欧的三阶段,这只不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体系,从而让自己活得更清醒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