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公益之路随笔 图/文 :徐美儿
《在路上》,这是我在2009年走进贫困孩子后随手做的笔记所用的标题。他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代表着空间万物的不确定性,不稳定体,这种属性并非没有,而是曾经发生过,并非只限于眼见、身见、触见,但一定存在过,哪怕是意识里,这种发生,在变幻中遇见永恒,一切只是载体。
自从8年前完成了拍摄与制作35个孩子的纪实影像故事,以及纪录片《幸福是什么》以后,我与摄影的情缘发生了改变,犹如一对精神伴侣最后落下了世俗的套路,渐渐疏离,烙下一身撕心的疼……我,也从一名摄影爱好者,转向了带领公益团队的公益人,一头把自己埋进了有着绿洲和漩涡的沙漠地带。
历经8年,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呢?未来,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一直念想着重新拍摄一部纪录片《幸福是什么》的后续,念想着再次走进孩子家里,将孩子的故事用影像的方式做一个回访,或许应该理解为答案的寻找,孩子,才是我们的检验者,我们的监考官。
缘于事务与身体的关系,这份念想在心里成为难以割舍的情怀,也曾经寻访过合作者,因一些难处,也就一直没有成行。推动转折,往往在那一刻,也就是缘起。当收到两姐妹写给我的一封思念贺卡,细细的读着文字那刻,我知道,自己该出发了,带上我的精神伴侣,回到孩子身边,聆听孩子的成长故事,解读孩子的答案,这,才是我们出发的起点。
路痴,不会随着时间或者岁月增长而改变,反倒是退化得更明显了,转了三圈,终于找到了孩子的村子。见了两姐妹的那刻,如同回家的感觉。她们家的老屋已经倒塌了,现在住的是村里安排的暂居房,简单的一层楼,三个房间,幸好最外面的那间房可以晒进阳光,多少驱赶些阴暗和潮湿的味道。
认识两姐妹8年,姐姐今年18了,妹妹也已经12岁了。姐姐知道我要来,早早的在池塘洗完衣服,等着陪我;我是在姐姐的陪同下见到妹妹的,正帮忙给爸爸浇水,家里的自留地由村里统一规划为油菜花基地了,最近忙着种植,施肥。
两姐妹的爸爸,从8年前认识就被他的诚信和担当所感动着。他是两姐妹的继父,缘于姐妹两亲生父亲临终前的嘱托,老实巴交并身有残疾的他,满口允诺,这一答应,就把照顾两个女儿和她们常年患病的妈妈都包揽了下来,成了一生的守候,成了一个历经波折,却其乐融融的家。早在8年前,姐姐就告诉我,喜欢呆在家里,守着爸爸妈妈,很幸福。
爸爸明显老了许多,背也有些驼了,生活操劳过度所累,如今的他,原先给村里收拾垃圾的活也被人承包了,没有什么技能,再加上眼睛视力严重受损的关系,只能以帮助他人干些体力活,来赚取些家用,但一个月下来也没有一两次。虽然两姐妹的学费得到了爱心人士的帮助,家里的开支少了一大部分,常年患病的妈妈所需的药费,今年下半年也得到了国家补助,但一家四口人,头痛脑热,衣食住行,各种杂事中少不了的支出,几年下来,家里的收入反倒越发减少……不过,说起两个女儿,爸爸的脸上是充满喜悦和骄傲的,不断赞美着孩子们的懂事,每天8里的上学路,孩子自己独自走路完成;家里的做饭洗衣,孩子们只要在家就会抢着去做……细细听着爸爸对我的说起的家长里短,有着喜悦,也有着份无奈的心酸。生活,因美好的念想而充满希望,却也因真实,告诉我们活着的不易。
我们与200多个孩子建立的陪伴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譬如这两姐妹,从认识开始一直陪伴了8年,每一场活动都围绕着这群孩子为主体,相对稳定的陪伴关系为更好引导孩子成长而设计;那么孩子有没有发生改变呢?带着一份答案的寻找,与姐妹两的爸爸进行了一场对话,从家人的认识里来解读我们的行为。可喜的收到了家长的回应与认可。爸爸说,这么多年下来,姐妹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姐姐,虽然喜欢安静,但开朗了许多,敢于与人交流,对于学习也有了更多进取心;原先见着陌生人就躲的妹妹,现在大方了好多,每次参加活动回来,会与家人做分享,把开心带回家。正如爸爸所说,其实穷点也没关系,生活总会过去,一家快乐才最重要。因了这份快乐,村里人也对他们发生了改变。
姐姐忙着收拾回学校的行李,妹妹开始做功课。听着姐姐告诉我关于妹妹的事情,满是心疼。12岁的她,每天得自己走8里路去上学,放学回家,基本自己一个人,完成做饭、收拾、和独自睡觉,因为爸爸得到山里老家照顾妈妈,并做些手工活赚些生活费,孤独的妹妹养了一条狗来为自己作伴。
一天下来,妹妹的不喜说话一直让我在思考如何引导。见着她蹲在门口,用着小板凳完成作业,趁机引导她画一画自己的梦想,妹妹用铅笔画了一张《我的书桌》的图画,她说,这就是她的梦想。借助着这份梦想,在赞美和肯定中激励孩子清晰的用语言来表达,每个孩子都是精灵,在鼓励中,妹妹完成了梦想的表达,语句清晰而又响亮,可惜,那一刻我的相机没电了…………,无奈的错过了美好的记录。
关于梦想是否会实现呢?妹妹是摇头的。家里的生活,已经告诉孩子了可能性的概率。不过,边上的姐姐一脸幸福的告诉了妹妹,别难过,咱们家马上要有书桌了,上上周,爱心社的志愿者叔叔阿姨来我们家做走访了,说要帮忙把家里进行改造。趁着姐姐的话题,聊起关于家里如何改造的设计。一脸兴奋的姐姐说,原先爸爸妈妈住的那张床的位置放一个衣柜,把自己和妹妹的床换一个位置,再有一面墙呢,做成主题墙,挂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告诉我,爸爸说了,以后再也不用一家四口同住一个房间了,争取明年为我买一台电脑,那样我就可以上网查学习资料了。一边与我说话,一边拿出了一个竹编的盒子,原来姐姐喜欢做手工活,各种编织手链把盒子塞得满满的,一个红得喜庆的“福”字是姐姐的第一部十字绣作品,有一台缝纫机,开一家淘宝店,销售纯手工作品,成了姐姐的梦想,说起这份美好的梦想,姐姐脸上满满的幸福。对于这份梦想的实现,姐姐希望在明年暑假可以找到一份暑假工,再累都没关系,只要能赚取一些费用。
在送姐姐回学校的路上,我们聊起了未来。对于未来的理解,姐姐的一席话顿时让我感到由衷的赞叹并汗颜,年仅18岁的她,对于生活的从容和毫无恐惧的简单,正是我们随着岁月的累积所迷失的。“多一些学习、多一些努力、守着家人,苦也没事”。
静夜,敲击着键盘,完成了文字的书写,如同电影回放,8年前的认识,到如今孩子的成长,重新回顾点点滴滴,关于孩子、关于我们、关于所为之事,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发生的事件背后的意义,他的价值影响了什么。我们,每一个具象的人,只是推动者。
伙伴说我充实的过了一天,确实的,这份充实来自姐妹两给予我的富足!
感恩并拥抱孩子们!
徐美儿 写于2017年冬夜
(后记):这是一篇写于去年冬天去看望孩子后的文字,被我搁置在电脑里的时间有些久了,今天在整理电脑时候,重新找了出来,一年下来,两姐妹的故事发生了变化,在我回访了姐妹两之后,在她们身边发生了很多故事,譬如,团队伙伴们给两姐妹改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姐妹两终于可以有单独的房子住了,可是,不到半年的时间,房东忽然来收回了房子,现在姐妹两,有随着继父和妈妈在另外简陋的出租房里生活着……
姐姐呢,也已经开始在利用每个假期四处打工了,她的梦想是希望用打工的时间,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成为一名导游,是姐姐的梦想。在打工中,姐姐说,收获了很多,有委屈、有被老板欺骗、有同事之间的友谊、也有对未来的憧憬……
妹妹,依旧在学校读书,不太善于说话,和与人交往……
继父和妈妈,在家里的附近找了点手工活,几毛钱几毛钱的积攒着……
貌似,生活发生了些变化,可好像也没发生很大的改变……
两姐妹的故事,只是我们在陪伴200多名孩子中的一个场景而已……
贫困,也会传承……这已然成为了一个社会现实的问题。
困境家庭、困境儿童……他们能否得到改善,
来自自身、家庭、社会、政府……更多力量的关注与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