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现在用思维导图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但是如果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真正能用好导图的人不多,而这其中绝大数人用的都是软件思维导图,从来没有手绘过。所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程就是“十分钟学会手绘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的定义
关于思维导图的定义网上有非常多的版本解读,我只做3个要素的解读。
第一是起源:他的创始人是英国的东尼伯赞先生,在大学时期创立的新的大脑思维工具,又称脑图、心智地图。
第二是2个大脑,左脑(理想脑)和右脑(感性脑)。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因此荣获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由胼胝体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工作的,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每秒10亿位元),人的每种活动都是两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
第三是3个思维:发射思维、逻辑思维和全脑思维。
第二部分,使用词语
快速有效地提炼关键词,是学习思维导图必须掌握的技能。
那么现在让我们回顾下小学语文里提到的句子划分。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主语) (谓语)(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鱼 主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谓 宾
第三部分,使用图像
相对于包括语言信息在内的其他各类信息,人脑更倾向于处理视觉信息。人脑中负责处理视觉信息的神经元数量,要多于负责处理其他类型信息的神经元数量的总和。
一图值千言。人们处理视觉信息比处理文本信息快了不止一点点。 请好好想一下:如果没有视觉图像,我们会有淹死在文字洪流中的危险。在大数据的世界,视觉信息十分有助于记忆。
第四部分,手绘思维导图四步骤
step1:中心图
step2:主分支
step3:二级分支
step4:色彩图标
总结:学习的关键在于实践和练习!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当下,拿起笔,练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