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是位从未被任何身份裹挟过的女人。
她做女儿的时候,我姥姥去得早,姥爷嗜酒如命,几个儿女统统不及他杯中四两,在那个吃饭都犯愁的年代,他每天必须保证喝上一斤白酒,方能心满意足。我妈作为家中幺女,在家不思在田中进取,在外不思搞搞外快,却一心读书读到名列前茅。当她捧着成绩单到亲爹面前炫耀时,得到了一顿堪称经典的臭骂:“女孩子家家,念书只要念得认识男女厕所、看电影能找到座位号就行了,念得多了有什么用?这么大了不知道趁早出去掌鞋给爹挣钱,不要脸!”我妈痛哭了一场,然后拒绝悔改,更加奋发努力直到考上了大学,成为班里仅有的一名大学生。
到了为人妻的年纪,她经人介绍认识了身在粮库当保安的我爸。在人生的前二十年,我爸可谓是放荡不羁爱自由,是驰名十里八乡的大混混。他的爱好只有一个,就是打架斗殴。自打他懂事起,我爷爷奶奶家的门槛就几乎每隔几年就要被前来问罪的家长们踏破。我爷我奶嘴皮子也磨破了,扫把也打散了,可我爸就是我行我素,屡教不改。
事情在两人相识之后发生了变化,我妈毕业后,两个人闪婚了。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在我爸这彻底失灵了。他婚后不仅没再出去打过架,还竟然对我妈言听计从,在家里服服帖帖,闲暇时还整天琢磨着怎么养家糊口。
反观我妈,怎么看怎么不像一位贤妻良母。在家时时对着老公吆五喝六,在外呢,经常跟各路人物喝到人事不省。不仅如此,她还把读书的习气延续到了婚后。别家媳妇切磋厨艺的时候,她在看书;别家媳妇跟邻里沟通感情的时候,她还在看书;别家媳妇相夫教子的时候,她放下书了,因为她出去喝酒了。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市里举办的职业知识竞赛中荣获第二,然后光荣地被单位劝退了。因为她年纪轻轻,虽然能力过硬,但关系不够硬。
当时我已经记事了。有天晚上我妈喝了很多酒,回来后抱着我奶奶号啕大哭,哭到吐,吐完接着哭。这一幕我直到今天依然印象深刻。
之后就是修葺中出现的场景了。小小的我学着用稚嫩的笔触给妈妈写信,把写好的信装进信封,贴好邮票,然后奋力塞到比我还高的邮筒里,一步三回头地走开。
画面一转,妈妈拿着几本童话故事书,一边给我念一边流眼泪。我也流着泪问妈妈:“妈妈,你下次什么时候回来,下次回来还走吗?”
因为妈妈的要强不服输,因为爸爸爱妈妈,所以那几年夫妻二人双双南下,我留在村子里跟爷爷奶奶下菜地,上菜场,捉蜻蜓,玩泥巴,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再也不爱叽叽喳喳地不停说话了。
那些年总有些人不知是好意还是别有用心地屡次问我:“你想妈妈吗?你想爸爸吗?爷奶对你好还是爸妈对你好?你喜欢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时至今日我仍然痛恨这些无聊的寒暄,真可谓是说者容易,闻者扎心。可那时候的我小啊,被扎了心也不觉得是别人的问题,只是越来越沉默,把种子藏在心里,为日后与父母的沟通不畅埋下伏笔。
几年后终于与父母团聚,但我似乎已经习惯了他们不在的日子,在一起反而并不感到舒服妥帖。尤其是我妈在继喝酒之后又发展了新的娱乐爱好:打麻将。那些年她打得如火如荼,甚至专门腾出一间房子供领导同事朋友家人们打麻将,也因此获得了不菲收入,这是后话。我作为她唯一的女儿,那些年功课上没有得到过她的辅导,生活起居上也鲜少得到她的照顾。别的同龄人享用着父母做的美味时,我父母把钱放在桌上说你自己去吃吧,我要打麻将;别的同龄人和父母出去游玩时,我父母在心无旁骛地打麻将;别的同龄人父母去开家长会时,我父母说没时间去,还要打麻将,让你姑去。诸如此类,等等等等。饶是如此,我竟也随随便便地长大成人了。
上了大学后,我与父母的联络就更少了。起初一两个礼拜通话一次,出国的两年,我甚至可以两个月都不跟他们有任何联络,因为觉得没什么好说。与之对比的是,我能跟国内的好朋友打几个小时的长途电话也聊不够。似乎只有当交学费,以及各种节日的时候,我与父母双方才会猛然想起互相问候一下,且通话时间也尽可能简短,绝对不会超过一分钟。
我曾经一度觉得父母对我没什么感情,只是生我出来,有这份责任,不得不花钱把我养大,仅此而已。至于什么理解,什么疼爱,什么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好像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从没真真切切感受过。
直到前些年,我毕业返乡工作定居,我妈查出得了淋巴癌。虽然是早期的低危肿瘤,但我明显感到她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唤我,一出门旅游就要带好多好多东西给我,我在单位受了不公平待遇,她像幼儿园小朋友家长一样跑到单位去跟领导要说法。也许那个时候,她是真的觉得自己时日无多了吧,所以想把最好的呵护都给我,方方面面。
回顾这几十年,她从一个连读大学都要靠哥哥姐姐接济的小姑娘,到如今凭自己闯出了一片天地;从一个结婚连像样陪嫁都没有,一穷二白嫁入夫家的弱女子,到如今成为整个夫家上下近十口人的依靠。她的人生敢想敢为,能拼能搏,充满传奇色彩。
而我爸呢,半生并无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但胜在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且对老婆的各种决定无条件地支持,特别能放得下男人的身段,从不与另一半争些没用的地位。如果我妈是朵无畏的花,我爸就是块无私的地,两个人相互依存,彼此成就。
我很敬佩我的妈妈。她天生有一股韧劲,虽然双亲难靠,但不服天不服地,也拒绝为任何人、任何世俗标准所裹挟。她的人生顺序是先谋生,后谋爱,与多数女人大不相同。至于后来为人所称道的其他优点,什么孝顺公婆,什么投资眼光独到,什么处事开明,都是成就之后的事了。如若她早年专注于相夫教子,靠我爸撑家,过着并不宽裕的日子,又有几个人会在意她的这些所谓的美好品质呢?从她这里我也领会到,若一个女人想要赢得别人真正的尊重,是要站得同男人一样高的。
我也羡慕我的爸爸。他小时候家境殷实,也得到父母生活起居上的照顾;成家后老婆得力,婆媳关系也十分不错,几十年顺风顺水,没怎么操过心,性格也浑浑呵呵,从不钻牛角尖。
今生的画卷我只展开了一半,另一半的内容在我的父母亲身上或许可以得窥一二。今生的父女母女之情是我面对未来的底气,有句话说得好,把我生的人养大,送养我的人终老,对大多数人来讲,这几乎是人生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