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苏州很多人会去游览著名旅游景点寒山寺,玩完后又会大感失望没啥可看的。除了少数人是因为信佛拜佛而来更多人是因为它的名声。它的名声来自哪里呢?如果不知道这一点那来寒山寺就会觉得名不副实。
寒山寺是一座禅宗名寺,始建于南北朝公元502-519年间,千余年来被火烧焚毁不下五次,现在的寺庙群都是近代修复重建的。
寒山寺被普通人熟知源于一首名诗《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写作背景:
公元753年张继考取进士然铨选落地,就是考上了进士但是没有录用为官。两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全国乱成一团,所有的正常秩序都被打破,大批文士报国无门流落在江浙一带避难。
756年秋天张继前往姑苏,夜泊在松江封桥下,辗转无眠写下这首著名诗篇《枫桥夜泊》。
萧瑟的秋夜孤卧江上愁苦无眠。 乱世中个人羁旅漂泊的愁苦、对家国前途命运的忧思、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的忧愁一起涌上心头。忽然远处佛寺悠扬深沉的钟声打破了冷清寂静,带给诗人一股力量一丝安慰,千百年来也安慰了一代又一代的我们。(我个人理解)
网上有迹可查的作者张继的资料很少,甚至出生年月生平履历都有些模糊,现存世诗作不到50首,唯此一首收录在唐诗三百首。
《枫桥夜泊》告诉你,当你足够优秀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因你而改,所以在这首诗之后,封桥改为“枫桥”,还出现了“乌啼”和“愁眠”这样的地名,甚至寒山寺也一度改名为枫桥寺。
如今的寒山寺游人如织,不仅仅因为它是一座佛教名寺更是因为《枫桥夜泊》给它镀上了一层千万人感同身受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的文化记忆历久弥新。
当你了解了《枫桥夜泊》和寒山寺的因缘际会,再走进寒山寺遥想古人情怀听沉钟悠扬,才算是真正到过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