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解读与补充》(3)
《感知论怎么看待人与物质的关系?》
如果承认物质是感知运动中的被感知体,我们之前关于物质的固有概念就已经被改写。物质并非单独存在,它必须要有感知主体才能存在,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就彻底崩溃了。人与物质的依存关系和衍生关系就不存在了,人与物不是分离的两者关系,人与物是一体关系,就跟人和自己的影子的关系一样。物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这也就是说,物是我们自己生成的,就跟我们的手足一样的性质。这对物理学具有巨大的、不可想象的冲击,我们对物质的概念的改变,将开辟全新的视角。物理学在研究物质的时候,不得不加入人的因素,我们自己将成为物理符号进入到物理的各种运算之中,物理学将得出新的结论,物理学将对世界的构成有新的解释。感知论对物理学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如果它们视而不见,这就是人类的损失。
感知论对人与物质的关系作出了新的解释,因为物应人生,人凭物存,人与物的关系不再是利用关系,不再是各自存在的关系,人与物是感知运动即存在的整体,不可分割。就是说,没有离开人的物质,也没有人能够离开物质。人的存在不再仅仅只是身体,包括整个感知范围都是人的存在,形、色、声、嗅、识的一切事物都是人自己的存在。人只把自我的身体当成自己是最低级的认识,人感知到的一切才是自己真正的存在。身体只是感知的运载设备,人如果将奔跑中的汽车当成行动的目的是荒唐的,汽车运载的人和到达的目的地才是行动的实质。所以,以物质方式存在的身体只是人的一部分,所有感知范围的内容才是人的全部存在。感知论刷新了人的存在概念,人不再仅仅是指自己身体的部分,外部世界所有的事物都不再和人分离,人存在是包括整个在感知的存在,即人的存在是整个世界的存在。任何概念上的分离都是不合理的,即没有无世界的人,也没有无人的世界。
从此开始,人与感知到的世界,人与物质不再是分别存在的概念。比如,不再是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概念,而是,万物是我,我在万物。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如同我们的手足,是贴肤之爱和切肤之痛,爱惜一切的感知存在就是在爱惜自己,损害一切的感知存在就是在损害自己。人与物不分离,人与世界不分离,人与一切存在不分离。感知论不仅仅改善了人与物的关系,将原来的万物为我所用、取其利弃其弊的将物质当作生存资源的旧观念转换成万物就是我本身,并非利弊关系的新观念。感知论更将事物的存在性质改变为感知性质,即事物并不存在,原来的存在价值转变为感知价值。人与事物发生的是感知关系,人由注重事物对自己生存的支持变为事物的感知形态就是我们的存在内容,我们从对事物的整体和多面的感知中获得利益和价值,不再只是从事物的存在状态中抽取对于生存有利的部分。比如一座山,我们得从它对感知的各方面作用来看待,它的美感效果、它对气候的影响、它在人们感知中的位置,它的存在对我们感知秩序的调节作用、它存在的多方面的感知价值。而不仅仅看它有多少物产,多少矿藏,多少利用价值。
从此,任何一物都得看它在我们感知中的作用,人类不再做顾此失彼、顾头不顾尾的蠢事。我们的行为标准是:对我们的整体感知有利的事就做,不利的事情就再也不做。人类从此建立起感知理性标准,用以规范一切行为。(接下)
注:本文节选自:京东、淘宝电子书:《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