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樊登读书上了解“掌控”这本书,立刻被张老师的轻松运动观吸引,和我自己的运动观不谋而合,对于我来说,找到一种适合自己,并能坚持下来的运动,并能够借助运动保证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康,如果还能瘦,那就是意外之喜!
这本书读下来,有几点收获:
一个全新的概念:精力管理
精力管理:主动全面掌控自己的体力、专注力、意志力,让自己长期长期保持收放自如的状态,有可持续的信心和能力去应对挑战和变化,需要长期、科学、系统地坚持。(摘抄)
太喜欢收放自如这个词儿了,向往的状态,向往的生活。另外,又划重点了几个词,长期、科学,系统,虽然自己的运动观还算正向,但以往也只是瞎打,并没有科学系统的知识和理论支撑,所以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伤痛,导致运动过程并不那么美好,在这个时候遇到这本书真是太及时了。特别赞同张老师所提倡的运动分寸:95%的适度+5%挑战 ,跟教育孩子差不多,蹦一蹦可以够得着,否则目标太远大,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放弃,一种是逞强导致伤痛。两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的,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达到锻炼的目的,多好!
扎心的自我认知:胖子核
看到这个词儿,很震撼,感觉非常复杂,既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又有如鲠在喉的感觉。
感受一:终于找到定义自己体质的精准词汇了,简直不要太精准,遇到知音的赶脚。“胖子核”是外形看起来很瘦,BMI在正常范围内,但实际体脂率超标的一类人。我,就是标准胖子核,捂脸。
感受二:过了找到自己精准定位的欣喜,扎心的感觉扑面而来,这仨字,简直太扎心。核心就是胖子,怎么治?太硬核了。。。
还是立个flag,虽然艰难,但该治也得治,相信通过科学系统的锻炼,假以时日一定能摆脱胖子核的标签,迎来瘦子核的春天!
各种率为运动保驾护航
在书中了解了心率、最大摄氧量等各种率的作用及计算方式,为健康运动保驾护航,这个部分建议参见书中详述,运动前计算出自己身体的数据范围,在该范围内展开运动,才能既健康又高效!
把目标改成最大摄氧量
书中提到,如果想改善健康状况,保持精力充沛,可以把目标改成最大摄氧量,此前的目标通常是公里数,把目标改成最大摄氧量会跟我的运动观更加契合。
理论很知道,实操很困难的饮食定律
关于饮食这部分,说出来都是泪,也是直接导致胖子核的直接原因。一直以keep running keep eating为slogan,坚持跑步是为了更好地吃,致使一直在路上,一直瘦不下来,最终被贴上胖子核的标签。书中写的饮食定律,比如碳水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其实一直都知道,但真正践行起来,永远都管不住嘴。
道理非常明白,即便将美食换算成米饭,也阻挡不了它们的诱惑。世界那么大,好吃的实在太多,人生艰难,难道不是想吃啥吃啥?关于饮食这部分,同志仍需努力~
正确的运动顺序
书中梳理了正确的运动顺序:泡沫轴放松-动态拉伸-跑步-静态拉伸,这个非常好,试练了一次,感觉跑步轻松不少。
重新制定运动计划
书的最后部分举例列出了运动计划,也非常的实用,以前很多时候是连续的运动,不注重休息,日后准备重新制定计划,劳逸结合,可持续的运动才是真的好!
以上,杂乱无章的收获多半是写给自己的,书评谈不上,也实在不会写,更多地是给自己的提醒,鞭策自己最终可以到达理想的状态——前方飘来四个大字: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