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 阴
听完夏老师的课,感觉优点很多,我只说我影响深刻的三点:第一,夏老师教态亲切自然,面带微笑,和学生能融为一体。这一点很重要。第二,在课一开始,夏老师出示书上的那幅图画时,对学生说话有了明确的要求:看看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哪儿?在干什么?当几个学生说完,老师又提出要求:你再能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子说一说吗?孩子们按要求表达的很好!通过孩子们的说话,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很强的,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孩子们说话的潜力是无限大的。一年级写话要求就是从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开始的。如果能对学生再提高一点点要求,你能连起来说一说整幅图的意思吗?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会慢慢提高的。第三,夏老师在教学 gkh这三个声母认读时,运用的方法也我也很赞成。gkh是舌根音,老师讲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学生领悟不到。所以用通俗的方法,找与字母音相同的汉字来增强记忆,这样会把抽象的字母开象化了,便于学生记忆。但老师要告诉学生,声母的发音要轻而短。尽管老师是这样发音,但学生发的音都长而重,但老师没有强调。夏老师又补充了很多音和声母gkh相同的汉字,我感觉学带调音节gekehe时,让学生组词会更好。
另外,我还有几个地方和各位老师商榷: 其一,给学生创设童话情境,如果确实能给我们的教学带了帮助,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创设。 但夏老师一开始创设的圣诞情境,我感觉对后面的教学没有帮助呢。也可以直接进入课题。
其二,我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本来挺顺畅环节,突然就加进来一个补丁,比如你学完了gkh,你突然又出示课本上的图画,让学生在图画中找那个相似的字母。我感觉没必要呢。可以在一开始一幅图一幅图出示时,找一找也可以。还有,把三个字母宝宝请上黑板,看看谁的力气大?我也感觉在认读时区分比较好。还有gkh是舌根音,可以在教读时,摸一摸自己的喉结,感觉它的震动。 再用手感觉发音时哪个声母更用力一些。
这只是自已的一点看法,有不当之处,我们一起再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