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阶段的大事,自然是秦灭六国之战,在此之前,还要交代两件事
最后一次合纵
公元前242年,山东(崤山以东)诸国为了反抗秦国的暴击,除了齐国以外的五国,赵、楚、魏、韩、燕最后一次合纵,以楚考烈王为纵约长。联军到了函谷关被秦军击败,他们又转而攻打秦国的盟国齐国,夺取了饶安。
齐国此时为何会是秦国的盟国?齐国的最后一任国军齐废王田健,就是那个为了躲避追杀、躲到别人家里做仆人的齐襄王的儿子,昏庸无能。当时的相国后胜,生性贪婪,收了秦国的重贿,一味地劝齐废王臣服齐国,所以当公元前221年,秦国大将王贲(王翦之子)率兵攻齐的时候,齐国坐拥70城,但毫无战斗力,后胜劝降,齐废王还真就投降了,齐国game over。
嬴政肃清内政
嬴政,也可叫做赵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他13岁(公元前247年)坐上了秦王的宝座,但权力掌握在仲父吕不韦的手中。吕不韦十分得意,战国时期,四君子都有蓄养门客之风,吕不韦因此也蓄养门客3000,编撰《吕氏春秋》,书著成后,吕不韦将此书公布于咸阳城的城门旁个,若有能改动一字者,悬赏千金,这就是“一字千金”的典故。
渐渐长大的嬴政,再也无法忍受长信侯嫪毐自称“假父”的嚣张,更无法忍受生母赵太后与嫪毐淫乱,生下了两个异父弟弟。
公元前238年,21的嬴政举行冠礼。嫪毐发动叛乱,嬴政早已布置好精兵3000,嫪毐最终被捕车裂而死。嬴政又将赵太后囚禁,摔死两个私生子。
嫪毐此人,原先是吕不韦的门客,他有什么才能呢?阳具特别巨大(好羞羞~~),说是可以将车轮套在阳具之上,还能转动车轮。吕不韦本来与赵太后通奸,生怕事发,可能也有满足不了赵太后的缘故,就将嫪毐举荐给赵太后,拔出眉毛和胡须,假扮宦官侍奉赵太后。因此,嫪毐之乱,吕不韦受到牵连,被革除相职,放逐巴蜀,最后这个靠风投上位的一国丞相,自杀而死。
战国时期,秦国靠着商鞅、张仪这些客卿改革、谏言、出谋划策而富强起来。但这些政策极大地侵害了贵族的利益,贵族们借着此事,建议驱逐其他国家的客卿,嬴政颁布了《逐客书》。吕不韦的门客、后来的秦相李斯上书秦王《谏逐客书》,后来秦王还是重任了李斯等人。
肃清了内政之后,嬴政腾出手来,用十年的时间统一六国。
齐韩最窝囊
韩国和齐国,分别是六国最先被灭和最后被灭的国家。
韩
韩国,本来就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它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强国的“小跟班”,只有在申不害变法时,稍稍强盛,但不过是昙花一现。在它被灭的前三年,韩王安已经向秦称臣,两年后献出安阳,但即使卑躬屈膝,也无法阻挡秦军的脚步。
公元前230年,嬴政派内史腾(官职内史,名腾)攻击韩国,大败之,擒获韩王安,将韩国之地设立颍川郡。攻下韩国后,为秦国攻楚提供了驻军基地。
齐
齐国,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派人重金贿赂齐相后胜,他于是劝齐王侍秦,这一侍就侍奉到了底,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率军攻来,齐废王田健毫无抵抗就投降了。
燕魏试图抵抗
燕
在攻灭燕国之前,秦军已经攻下了赵国,燕王喜惶惶不安,太子丹就想出了“荆轲刺秦王”的主意。这主意虽然是一个缓兵之计,但也不失为救急的好办法。奈何作为plan A的秦舞阳出了问题,捧着装地图的盒子,抖得跟筛子似的。
plan B的荆轲只好解释说,秦舞阳没见过大世面,自己捧了地图盒子给嬴政看,图穷匕见,秦王竟然拔不住剑,荆轲绕着柱子追秦王,本来是一击即中的事情,偏偏天不助荆轲,秦国的一个医官夏无且将一个药袋扔向荆轲,就他挡一挡药袋的功夫,嬴政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腿,松下一口气,嬴政捡回了一条命。
任何人被威胁到生命,总会暴走,何况是嬴政。他于是发兵攻燕国的首都蓟,现在的北京,燕王喜、太子丹不敌,逃到辽东地区。
天真的燕王喜认为秦国之所以攻击燕国,乃是因为太子丹刺杀秦王,还杀了太子丹,将他的头颅奉给嬴政。作为一国之君,这样对待为国奔走的太子;身为一个父亲,这样杀害了自己的儿子,燕国不亡,难道要留着过年?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进攻辽东,灭了燕国残余势力,俘虏燕王喜,燕国亡。
魏
秦国拿下魏国,也并没有费很多功夫。原因之一是连年征战,魏国的土地都被秦国蚕食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了国都大梁及其周边的城。公元前225年,王贲(对,又是他!)进攻大梁。
大梁城是谁造的?魏惠王。他在位时,虽然多次兵败于秦昭襄王,但因为他父亲魏武侯启用李悝变法,传到他手上的魏国,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大梁城建得十分坚固,易守难攻。
王贲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掌握了大梁城周围的水系,用大水冲灌大梁城。3个月后,城坏墙崩,魏国失去了抵御能力,魏王假投降,被王贲杀了。魏国这块地方,就成了秦国的东郡。
赵楚迎头痛击
赵
赵国,是秦灭六国时,遇到的最强大的敌手。秦国分别在公元前236年、前234年、232年、229年,四次进攻赵国。其中有两次被赵国的李牧暴击,肥之战、番吾之战大败,狼狈而逃。
第一次进攻,秦国先挑唆燕赵打仗,他借着援助的借口,从东北、西面、南面进攻赵国。秦将王翦攻占太行山要地阏与(就是马服君赵奢的成名战所在地),杨瑞和占据了阏与北面,桓龁攻占安阳,战线推进到邯郸南部。
第二次进攻,秦国将三路军队合三为一,由桓龁统帅,进攻赵国的南部。赵国战败,死了10万人,于是赵幽缪王将镇守北疆的李牧调回来,李牧什么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与桓龁在宜安肥下这个地方交战,给了秦军沉重的打击,大将桓龁通过突围,才成功逃走。
第三次进攻,秦军分两路攻赵,两面作战是很吃亏的一件事。但李牧帅到什么程度?先集中兵力打赢了北面,在进攻南面的赵军,一言以蔽之——锐不可当,秦军只能败走。但赵国毕竟不及秦国兵强马壮,他们想联合齐国抗秦,但秦国不是一直“远交近攻”么,因此失败了。
第四次进攻,是老天帮秦,赵国发生了大旱灾的次年,秦国提升了战斗力,不仅南北路大军,还用了一些少数民族。赵国派了李牧、司马尚迎战,秦强赵弱,也没没打出什么结果来。秦国用了长平之战的老套路——重金贿赂。这次是重金贿赂郭开,这个曾经进谗言坑了廉颇的小人,又一次坑了李牧,李牧被冤杀、司马尚被罢免。新换上的两个将领,完全不是秦军的对手。赵幽缪王的哥哥,公子嘉还想继续抵抗,猪队友赵幽缪王却开城门投降,赵国亡。
公子嘉逃到代地,自立为王。公元前222年,王贲攻灭了赵、代的残余势力,同一年还灭了远在辽东的燕国势力,身为王翦之子,让我来叹一句“虎父无犬子”!
楚
楚国虽然从楚怀王一代开始没落,但毕竟百足之虫,那么大的疆域摆在那里,它拥有现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微、江苏、浙江的地域,还有河南、山东的一部分。
秦王攻击楚国,他问李信和王翦,李信说20万人足以破楚,王翦说一定要60万人。秦王嘲笑了王翦一番,派李信攻打楚国,王翦就告老还乡去了。
很快,李信就自打脸了。开始,他与蒙恬二人进攻楚国,起初没有遇到重大抵抗,李信攻占了平舆,蒙恬攻占了寝。李信再率兵攻克鄢郢,西进与蒙恬的队伍会合时,项燕趁机尾随其后。项燕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爷爷,他们家世代为将,他悍勇到什么程度,他追了李信三天三夜,攻入秦军的两个营地,斩杀了七个都尉。如果不是蒙恬掩护,李信恐怕没有命率残部逃回秦国。这是继秦军在李牧手上大败两次后,又一次惨败。
好在是秦国国富兵强,嬴政这才信了王翦的话。于是他亲自去请王翦,亲自送军,王翦问秦王要了60万人。他先在商水、上蔡、平舆驻守,这时,项燕也在寿春、淮河北面驻军。但楚王负刍练练催发,项燕只要攻打秦军,无功而返,向东撤时,王翦命令秦军发起突击,楚军与秦军交战后往东败走,最后项燕战死,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16年后的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投降,终于也让楚国等到了秦朝败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