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别等部落—黄梅芳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可以每天坚持5:00起床。
其实要坚持做一件事,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理由,多问自己“why”。
我早起,是因为有事要做,而且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早起带给我很多乐趣与益处,我格外珍惜,当然可以坚持做。
我是妈妈,是太太,是创业公司的老板,是家庭主妇,也是我自己。白天正常上班的时间就是处理工作,下班后回到家,忙孩子,做家务。一整天,也只有5:00-7:00和21:00-22:00的时间可以由自己支配。
今天分享一下我早起之后做些什么。我暂且把在早起的两小时里经常做的几件事,称之为我的“晨起三步曲”:写作、阅读/听书、跑步。做这三件事的顺序,根据自己当天的状态来定。
写作
我从小喜欢写东西,但写得没目的,零零碎碎不成体系,一直觉得登不得大雅之堂。后来被冯老师的坚持精神感染了,同时也受了我的好朋友安妮的鼓舞,于是,我决定放下面子与顾虑,写完就大方公布出来,不管点击率,也不管别人的评价,先坚持去写。想着自己能放下羞涩与胆怯,敢跨出这一步,就是大突破。
就这样,写作就坚持下来了,自己的脸皮也越来越厚。写着写着,自己的心也神奇地变安静了。每天要固定输出,就得加大输入,于是自己在阅读纸质书,或看一篇推文,或听书的时候,就更专注,并更勤于做记录。
写作让我的思路更清晰更灵巧,逻辑更严谨,表达更完整和流畅。这件事,也帮助我在演讲或培训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时,能迅速作出相对正确的临场反应。
阅读
自从开始写作,每天需要固定输出之后,我的阅读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以前看一本书,耗时长,并且看过之后,大部分的内容就忘了。
现在同样看一本书,我循着作者的思路,试图站在他的角度去解构整本书的内容,看完其中一部分,就很想知道接下来他会怎么处理。
于是,看书的速度就在不自觉地加快。当然,我也会看着看着,又返回去看前面,找作者连接和过渡的技巧。学着自己捋思路,找线索,脑子捋顺了,通了,彻底理解了,这本书在我脑海里留下的印象就会特别深刻。
如今,对于作者的逻辑解构能力,表达方式,论证方式,我都会仔细揣摩,透过一本书与作者对话,向他学习。这些都成为了我写作时借鉴的素材与模版。
我以前听樊登老师讲书,听完就过,现在会反复听,先听音频,再看视频,再对照图文听音频做笔记,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
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一本书的要点和精髓基本就入了我的心。樊登老师对于一本书框架的描述、内容的解读以及对核心精华的提炼的方法,帮助我养成“站在立交桥上看平面”的思维习惯。
跑步
我一直有跑步,但是对自己没有要求也没有目的,不看公里数,不看配速,也不集邮。半走半跑,花拳绣腿,像玩儿一样,没有把它当一件重要的事严肃对待。
自从创业之后,为了有更好的身体素质,也为了锻炼自己的心性,决定开始认真跑。我反复看了好多遍《跑步圣经》,查阅了大量关于跑步的资料,确保自己不会受伤后,做足准备才开始正经跑起来。
再后来,有缘认识了太极跑,学会了科学的无伤痛的跑步方法,真正放开手脚,每天坚持跑至少5公里,通过跑步数据,来观察自己的变化。
我认为跑步对我的作用是:
1、锻炼体能,强健身体
坚持跑步,身体就很少出问题,精力旺盛,活力满满,经历一天繁重的工作下来,也觉不出累。肩颈劳损的毛病,现在也没有了。老卢问为什么好久没见我用按摩椅,我笑笑回答:身体不疼,也不觉着累。
2、维持内心的秩序感
跑步可以消耗大量负的能量,这些负能量随着汗水一起流逝,从我的身体和思想里被清除掉。跑着动着,反而能找到平静的心,这是让我觉得很神奇的事。一天一天,跑步让我找到了内心的秩序与节奏。
3、磨砺心志
刚开始跑确实不容易,藏在身体各处懒惰的天性,坏天气,情绪,状态,别人的建议,繁忙的事务,这些借口蜂拥而上,随时企图拉我下水,粉碎我的意志力。
如何冲破重重的阻力,不给自己任何借口,日复一日地坚持去跑?这是对我的心志最好的磨砺。越磨我越清晰地知道,被虐得这么厉害,还不愿意放弃,是因为真的喜欢,这件事也确实让我受益很大。另外,自己觉着这么难的事都能坚持下来,自尊水平自然渐渐升高,就更有信心去做好其他事。
村上春树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是的,我每天早起,坚持写作,阅读/听书,跑步,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事。因为我坚持做,它们也确实厚待了我,滋养我的心灵,守护我的健康,帮助我成长。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嘿嘿,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