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邀来到西班牙巴塞罗,同行的朋友说,如果来巴塞罗那不去一趟圣家堂的话,那就白来了。听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很自然产生了兴趣,结果一查就知道了,原来它是我一直都希望非常一睹风采,2 个世纪都未曾完工,由建筑师安东尼 · 高迪设计的大教堂。
我从酒店出发,只需坐 8 站公交就能到达圣家堂附近,十分方便。出发时巴塞罗那正是晴天,充满能量的阳光毫无阻拦晒在四周的建筑上、树上、人上、动物上,一路上伴随着 2 月份清新的风。
当我第一眼看到圣家堂的时候,我正站在圣家堂正对面的街道上,那四个直刺天空的尖塔,气势恢宏。坦白说,我第一眼就被圣家堂深深地吸引住了。
围绕着圣母玛利亚塑像四周那像海藻一般的纹理,教堂墙壁上像虫卵一般的窗户,还有容易让人联想到蜘蛛丝的哥特式立柱,一切都与强调着几何造型的现代建筑格格不入,现代人很难不受震撼。那些总说自己患有“密集恐惧症”的人,估计是不敢来看这座大教堂的。
从小热爱观察大自然的高迪发现在大自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直线,于是留下一句名言:“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在圣家堂上,他将这种理念发挥到极致,每一丝细节上,都能感受到建筑师热烈的情感。圣家堂不是一个死物,远远望去,你甚至会觉得那些像海藻一样的纹理,正在随风摇曳,而拱顶上,一朵朵花开了又开,而伫立在大厅内的柱子,就好像正在往上生长的植物躯干。它们往上生长,向天空之上发出热烈的呼唤。
圣家堂的建筑风格是如此奇特,全世界再也找不到这样的教堂。
以伦敦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为例,无论是它在英国的历史地位,宗教地位,还是建筑设计上,它都堪称典型的教堂建筑。去年在伦敦我花了大约 3 个小时呆在这个大教堂里,它每一个地板砖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充满着大量值得探究的历史性细节。在这座教堂里,你可以感受到它英国人对自己历史的骄傲,可以感受到上帝的庄严、神圣、肃穆。空旷的大厅,天窗倾泻下来的光芒,一丝不苟的几何线条,呆在里面,大气都不敢出,连走路都觉得要放轻脚步。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1275-c249fa723f2208a7.JPG)
如果说威斯敏斯特教堂描述的是天国之上的上帝,那么圣家堂描述的就是凡夫俗子对上帝所创造的这个世界的赞美。是的,仿佛是在用了全身的力气来赞美——感谢上帝创造了如此丰饶的世界,赞美上帝创造了如此美丽的世界。在圣家堂,你会觉得它很亲切,人很容易放松,然而,这种亲切与放松不会让人对上帝产生不敬。应该说,它让人更加尊敬上帝,而不是敬畏上帝。
圣家堂不止有活泼的一面,我一开始看到的是它的“诞生立面”,是最早竣工的部分,原本就是表达耶稣诞生的欢愉,而位于背面的“受难立面”,高迪就用极其洗练的线条,刻画出耶稣受难时的情形,弥漫着哀伤的气氛。而第三个“荣耀立面”则还在建造当中。
若过下次还有机会,我愿意在圣家堂里面再呆上几个小时。
圣教堂的建造
据说高迪在建筑系毕业的时候,毕业设计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校长在发毕业证书的时候感慨说,“不知道自己将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个天才,还是一个疯子。”高迪是天才,也是疯子,圣家堂是他一生最高的杰作,直到 1926 出车祸去世的那一年,他也依然为这座耗费了他一生心血的伟大建筑殚精竭虑。高迪的设计风格是如此特异,根本无法找到一个相对应的词汇来形容,圣家堂那繁复的线条与曲线,既和传统的古典主义割裂,又有别于包豪斯后来所引领,走功能主义简洁风格的现代主义风格。——在建筑学界,高迪所开创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
圣家堂本身是建筑学的奇迹。它是建造时间最长的现代建筑,从 1882 年开始建造,然后到 2026 年才正式竣工。同时,它也是构造最复杂的建筑之一。圣家堂专门开辟了一个地区,告诉别人它本身是如何建造的。每个人看完之后,都会被圣家堂那繁复的工程量而惊叹。
就支撑教堂的那几根大柱子来说,它不像其他柱子那样直上直下,而是不同的高度就有会不一样的纹理,而且不同纹理之间要平滑自然的过度。或者说拿教堂的塔尖来说,不同的塔尖都有不同的规格。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高迪还尝试运用大量不同的材质——不夸张的说,这个教堂的每一个细节都独一无二。仔细观察,你会为建造者的细心、耐心而震撼。
无论是建筑师,还是建造这座建筑的工程师,以及工人,我相信他们抱有这崇高的目的还有精神、以及巨大的热情,来将圣家堂给完成。
时间与建筑
圣家堂是奇特的现代建筑。它既反映 1882 年那时候反思古典主义的建筑思潮,也反映当下包豪斯风格为主的建筑风格。在陆续建造的 100 多年间,它幸运地躲过了二战的炮火,从蒸汽时代一直走到互联网时代。
读历史书,对古代那些需要花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建造完成的建筑,往往没有实感。因为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的当下,许多人甚至连花上 10 分钟仔细阅读一篇文章,听一首歌的意愿都没有,又怎么会觉得会有人花上几十年,只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呢?
尤其国内,所有人都希望尽快地获得物质财富,每个人都像一只焦虑的土拨鼠,每天都东张西望地寻找下一颗坚果,但从来没有好好地享受过片刻安宁。——80 年代,深圳诞生了奇迹,一群建筑工人一夜之间把大楼给盖好。这个件事情被引为深圳精神,从而深刻影响了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快就是好的,快就是美的,快就是一切,不快不行,不快就是犯罪,不快就是浪费。
无时不刻对结果的高度关注所带来的压力,足以歪曲人的价值观。没有人关注事情发生的过程,似乎只要一个结果就够了。而除此以外,别的价值已经不在关心范围之内。然后在自己不认真去完成过程的时候,却总抱怨别人没有认真。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圣家堂这座 100 多年都不竣工的建筑是足够怪异的,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现象。他们把原因归结为欧洲人做事情效率低——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了解圣家堂背后的故事。它的建造如此之慢,和效率无关。它的全名叫“聖家宗座聖殿暨贖罪殿”,是一座赎罪教堂,建造资金主要依靠个人捐款。它不像当下的混凝土大楼,只要背后有大财团支持,三五年就可以足以盖好一百层。
100 多年前高迪把圣家堂画在图纸上,19 世纪、20 世纪、21 世纪的人都为它流过汗,一直到现在,它依然没有建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圣家堂一直在生长,从没停止过。在一个物质变化极为迅速的当下,圣家堂当下社会文明的一个反例,一个警示。当所有人都变得太快,就没有人有其它力气去关心别人,别的事情了。
据说圣家堂要到 2026 年才完全建好,而我希望它永远都不要有建好的那一天,就让它几百年、上千年都遗留在“建造中”的状态里,好让节奏快到没法思考的人过来好好看看,自己错过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