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小丹问:“你怎么看女人?说心底的那点东西。”
丁元英心里明白这是揭幕的前奏,于是坦率地说:“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看了《天道》这一部电视剧,里面有很多细节没有看懂,其中这一句芮小丹与丁元英的问答就没有看明白。
于是就求助于百度,在网络上面看一下别人是如何理解的,就找到了下面这句话,感觉可以帮助理解。
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那么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形式逻辑?走形式,走过场都有这样的说法,那么也就是说表面的东西。女性都是追求表面东西的代表。比如送花,颜值,物质等等。 她们的思维逻辑都是你对我好,你对我付出,你让我快乐,你让我舒服,你就是爱我。你对我不好,你对我太吝啬,你让我痛苦,你就是不爱我。而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这就是进一步的辩证逻辑。但是她们往往不会讲理。所以就变成了阻碍。
感性的法人代表。理性的的克星
刚开始我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形式这个词,可以说平时接触甚多,也易于理解,因为在我们国企单位,很多时候得开会,都只不过是走形式,也可以说形式做的非常的漂亮,从逻辑上走形式,看起来会比较严谨,开出来的会也没有什么矛盾,但是却一无用处,这就是形式。
对于走形式的会议,下面的人无可奈何的参加,上面的人参加了,即便感觉不对,好像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这就会把人弄到两难的境地,明明可以看的出来你们开会,只不过走的是形式,但有没有办法批评。
当我们通过走形式,来开完一个会议,那么我们这个会议,本质上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这就与辩证的理性相矛盾。
辩证逻辑追求的是理性,是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是凡事都要追根究底,打破砂锅问到底,把一件事情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导之后,才能够依据正确思想的指导做出正确的事情。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导,很难想象事情会按照我们的希望方向发展。
简单的来说,可以把形式逻辑看作是感性,辩证逻辑看作是理性。
我们都知道在婚姻当中是不能讲道理的,也就是在家庭生活当中,不能跟自己的老婆去讲道理,在恋爱期间不能跟自己的女朋友讲道理,无论老婆或者女朋友有什么错,也都没什么错,也都是应该男的认个错。要纵容女的无理取闹。
因为丁元英的思想是非常理性的,他不愿意随大流这么做,所以就引出了后面这句话:无意摧残女性,也不愿意被女性摧残。
因为进入婚姻生活之后,对于女人的无理取闹,如果让步,就是理性对感性的让步,就是真理对错误的让步。对于活得非常明白的丁元英来讲,他不愿意,他想找一个与他有相等思想高度的女人,这样交流起来不困难,如果没有遇到,他也不在乎,宁愿一个人呆着,如果有相应的生理需求,可以通过花钱直接买到,而没必要陷入到婚姻的泥潭当中。
这里面牵扯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比如做同一件事情,对于处在婚姻当中的两个人来说,可能其中一个觉得做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可是另一个人却觉得做这样的事情没有价值,这就会产生矛盾,而且这样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这个时候为了维持婚姻的长久,肯定有一个人需要让步,如果理性不让步的话,显得有一些绝情,如果让步的话,又感觉不是心甘情愿。
从深层次上去讲,还不仅仅是如此,还在于道理非常浅显,非常明了的摆在那里,可是还非要去胡搅蛮缠。就比如说有很多人都明白,通过读书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至少可以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奔头,明明是一件非常简单真实的事情,可是有人偏偏不这么想,还举出很多相反的例子,这就有点钻牛角尖,通过读书可能有一些人无法改变命运,但是通过读书能够改变命运的人占大多数,相对来说,通过读书获得成功的概率相对更高。可是很多人偏偏拿非常极端的例子,想要推翻这样的观点,这个时候就无法沟通了。
不是道理讲不明白,是因为就不讲道理;不是一个人站不起来,而是本来他就不想站起来。
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也就是对同一件事情的判断价值不同,这样每一个人都拥有了不同的价值观。
很多长者对于年轻人谈恋爱,首先告诉他们,刚开始最重要的是要谈三观,有些人明白,可是也有一些人不明白为什么,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就是为什么人喜欢找相近学历的人一起过生活,也就是为什么人们说要找门当户对的,因为处在同一阶层的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比较相近,这样交流起来没有非常大的难度,否则的话,婚姻生活就难以调和。
所以这句话通俗一点也可以理解为:女人是感性的,与理性完全相悖,我不想跟女人讲道理,也不想忍受女人的胡搅蛮缠。
所以丁元英选择了独处,这跟很多大哲学家的选择是一样的,以前我以为大哲学家之所以不结婚,之所以一个人过一辈子,是因为研究者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可能他们抽不出来时间花在女人身上,今天我才明白,原来并非如此,之所以不结婚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
大哲学家写出来的东西,自己可能非常的认同,在自己的圈子也可能会得到非常多的认同,但是在女人看来,可能一无用处。所以哲学家宁愿出钱去满足生理需要,也不愿意走进婚姻生活。
在电视剧中看到了这句话,然后又找到了原著看了看,原著的名字是《遥远的救世主》,刚开始一点都没有看明白,所以,对这一个对话看了又看,又咨询了一些年长的人,但依然没有弄明白,于是只好去百度了,看看其他人的想法,看完之后的确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其中的逻辑。
明白了一句话,也学到了一个方法,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自己无法理解的时候,首先需要去思考,运用自己以往的经历,这个思考的过程是不能缺少的,思考过后依然没有弄懂的话,这个时候就可以请教他人,或者通过互联网查阅资料,帮助自己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