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半臂
半臂,即一种无领、半袖、对襟的短外衣。
其特点是衣长至腰部以下,短袖宽口,肩袖平直,半袖至肘部,领口宽敞,胸前结带。
与襦裙服装相配套,穿在衫襦之外,男女皆可穿用。
初唐至中唐盛行,晚唐到五代时渐少。
4、霓裳羽衣
隋唐时期的一种舞蹈服,用孔雀羽毛制成,对襟、袖根窄瘦、袖口肥大,跳舞时如翔云飞鹤之状。如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歌》:“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间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5、女穿男装
唐朝的女子穿男装成为社会风气,在开元和天宝年间最为盛行,流行的主要城市是长安与洛阳。
女着男装特点为:头戴男子软脚幞头,身穿男子窄袖圆领袍衫、缺袍,腰间系蹀躞带,穿小口裤,脚穿六合乌皮革靴或锦履。
女穿男装是唐朝社会开放的一种反映,女子穿男装,既保持了女性的秀美俊俏又增添了潇洒英俊的风度。
《中华古今注》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
6、女穿胡装
盛唐时期,女子还盛行穿胡服,特别是在京城中的宫廷、贵族女子之间,主要流行回纥[hé]族的服装样式。回纥族也叫回鹘[hú]族,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民。
其服装特点是翻领、窄袖,领、袖和下摆处有锦边装饰,头戴高顶毡帽,腰束蹀躞带,上有多种饰物,下身穿小口裤,脚穿高靿[yào]靴等。
7、鞋履
隋唐时期女子的鞋履多种多样、名目繁多,有高头履、云头履、凤头履、平头履、圆头履、线靴等。
高头履也叫“重台履”,鞋的前部高高翘起,形如重台,这种鞋是唐朝妇女最常穿用的。
《新唐书·车服志》:“武德间,妇女曳履及线靴。”云头履因其翘头制成云朵形状,故称。
8、缠足陋习
缠足又称裹脚、缠小脚、裹小脚。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陋习。
缠足陋习早在汉朝以前就已经出现,传说上古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但那时并不普及。
一般认为,妇女缠足始自五代,根据有史可查的资料,与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窅[yǎo]娘有关。
《道山新闻》云:“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令宿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此知裹足自五代之来方为之。
女装风格演变:
从隋朝到初唐、盛唐,再到晚唐,女装有一个从窄小到宽松肥大的演变过程。
隋和初唐时女装廓形纤长平直,表现出隽秀之美;
盛唐时女装廓形宽肥,裙长曳地,表现出雍容、华贵、丰腴之美;
到晚唐时女装廓形依然以肥大为主,但整体外形呈吊钟状,表现出凝重、瑞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