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契是个体与个体在工作、生活中有着“神”的吻合状态。二者之间要存在如此状态其前提是彼此都能知根知底,也就是说了解的不只是彼此外在的“显性”结果,内在的思想动向也有分明的感知。且这种从内到外的契合一致还得是同步的,否则就只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迁就。这就类似于如今说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双方通过相知交流收集记录彼此的行为数据借此深入内心,然后通过数据的累积和思维动向判断综合确定对方的行动趋势,而这种趋势是奔向二者共同期待的目标。
现实生活中能够达到如此境界的合作者应该说是极少的,毕竟个体的性别等天生属性以及后天生活经历的差异导致一方很难真正深入了解另一方,尤其是思想动向方面。人毕竟不是计算机,我们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数据也无法通过未经开发的大脑建立起有效的数据模型,因此很难准确去判断彼此的方向。再者人是有思想的复杂生物,在生存的过程中各自的利益诉求很难完全统一,在此前提下就更难做到真正的默契。所以古人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又说知己难求,说得生活俚语化点则是谁也不是谁肚里的蛔虫。
默契的合作、知己的交往都是人生渴求的,虽然可遇而不可求但我们依然需要往此方向努力。工作是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生大部分时间的生活内容,有个默契的合作者,效率高了时间节约了,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生活。生命中不能缺少知己否则精神世界里必然荒芜多过生机,人生也会少了乐趣,因为没有真正朋友的人只能将自己裹得严实,你无法相信别人别人更加无法相信你,那这一生必然是悲凉的。
默契不常有,知己仍须求。
人生百十年,难得子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