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是在偶然之间碰到了大学隔壁寝室的同学,跟他一番长谈后,有感而发。
- 不合群的同学
同学刘远方,在大学里面相当的不合群。我们玩游戏的时候,他在看书;晚上我们一起喝酒唠嗑的时候,他在锻炼;甚至我们躺在床上讨论着学校某个萌妹子,激动的难以入睡的时候,他早早的就脱离了我们的讨论,进入了梦乡。那时候的我,谈不上跟他有多少交情,感觉和他就不是一类人。
直到有一天,寝室里面的人实在受不了他,对他群起而攻之:“你装什么啊?连我们这个小群体都无法融入,以后怎么能融入社会?怎么会有出息?”面对我们的质问,他淡然一笑,说出这样一番话:“我来大学并不是为了合群,我跟你们不一样,我身上背负很多东西。我读书就是为了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天天和你们吹牛、打游戏就是合群的话,对不起,你们不是属于我的群体。就好比一个歌唱的非常好的人,为什么非要在一群踢足球踢得好的人中间合群呢?”
他说的这番话,在我们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弹,招来了更多的谩骂。我听懂了他的意思:“我为什么要跟你们合群?我无法选择和谁成为室友,但我能决定自己的朋友,决定自己的未来。我不会为了所谓的合群,而改变自己的既定目标。”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想了很多事情。豁然惊醒,发现大学两年,自己除了游戏打得更好、酒量练得更佳之外,其他都没有什么长进,而造成这些的原因,就是为了所谓的合群,不懂拒绝、也不好意思拒绝。
从那以后,我开始改变自己。从网吧转战到了图书馆,对室友的邀约,虽然做不到次次拒绝,但和室友们吹牛、喝酒、打游戏的次数渐渐少起来。室友们感受到了我的疏远,但我内心感到了充实。出乎意料的是,大学后面2年,我和刘远方渐渐成了好友。一次,我们聊起了合群这个话题。刘元方总结:“大学四年,真正应该做的,就是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然后寻觅自己想要的,交该交的朋友,合该合的群。”
- 合群是个选择题
有的朋友会问:人是社会动物,合群不是应该的吗?还用选择?我认为,合群不仅需要选择,而且需要慎重的选择。
举个例子。大学时候,寝室里一般都会有个舍长。为了增进大家的感情,有利于团结,每天晚上,舍长都会组织一项活动。今天,大家打牌;明天,大家一起打游戏开黑;后天,大家外面唱歌;大后天,大家一起聚餐喝酒,不醉不归……然后,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再然后,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再再然后,大学就毕业了。当毕业那天,大家满含热泪、挥手告别的时候,你会发现,大学四年,除了这帮兄弟,好像没有获得什么。
当然,也有例外的。一个“合群”的寝室,总有人混的好,有人混的差。而混得好的,除了天赋异禀外,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类人:白天跟大家一起玩的开开心心,但当大家进入梦乡的时候,他却从床上爬起,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奋斗,向着自己的目标坚定的努力着。但他们活得很假、过得很累。而混的最差的,是那种不动脑筋、盲目跟风的,也许到毕业,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到最后只能感叹时光虚度,但却从未想过,为什么会虚度。
人总害怕寂寞,大多数人会选择合群。但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没有志同道合,那么,你所谓的合群,往往是在浪费青春。这是一个很容易却布满陷阱的选择题,解开面纱,选择就很简单:选择非凡还是选择平庸。很多人,从当初选择所谓的“合群”开始,短暂的快活、所谓的充实,往往换来的是将来长时间的孤单、痛苦甚至卑微,或许有一天突然醒悟,但青春已经虚度,生活已经将你压得很难直起腰!而那些你以为交到的好朋友,在你过得一无是处、混的一塌糊涂时,又有几个会把你当朋友?又有几个会真正记得你?
- 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
朋友刘兵,现在是在一家软件公司干技术总监,年薪早已突破百万。他给我讲述了他大学的经历:大一的时候,为了跟同学处好关系,开始不务正业,天天打游戏、喝酒,看似过得很充实,但一年下来,却感觉到了无尽的空虚;大二开始,痛定思痛,认真学习编程,将以前玩游戏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渐渐也疏远了那些同学;大三的时候,他被冠上了“不合群”的标签;大四的时候,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毕业设计,但走的时候,送他的人没几个。朋友最后感叹:“真要感谢那几年的不合群,让我在几年后的今天,能过上当初梦寐以求的生活,而当初嘲笑我的人,有些还在烈日下暴晒着、挣扎着,而有些甚至连名字我都不记得了。现在的我,有了自己的团队,有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当初我合群,真不敢想象,现在的我,身边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当你还没有意识到你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当你还没有看清未来方向的时候,切莫为了所谓的合群而合群,违背自己的初心。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获得足够的能力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自己,而不是所谓的合群。英雄往往是孤独的,扎堆的往往是小喽啰。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你的身边自然会汇聚一批和你同样优秀的人,不用刻意,自然就能找到属于你的“群”!
我要感谢当初的不合群,让今天的我,有了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同样,也结识了很多的牛人,甚至有些当初连正眼都不会看我一眼的美女们,都成了我的朋友。感谢当初的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