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这本书使用了故事叙述的方法,把初中生的生活、学习作为主线,将解放前知识分子的境遇一一呈现,写出了许多关于读书写作的知识。前半部分讲述了乐华与大文在枚叔与王先生的帮助下总结了许多写作知识,可以参考《文心》告诉我们读书与写作的那些事【上】。
后半部分在乐华进入铁厂工作后,大文与锦华的故事也出现了危机,还好有慧修同学从中调停,慢慢的两人冰释前嫌,也算是圆满结局。
在学业上,王先生又带领大家学习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放在今天的社会中,对我们的学习又起到了哪些帮助?我的总结有限,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
“说什么”与“怎么说”
日常中我们写一篇文章,无非是从“说什么”和“怎么说”入手。
“说什么”是内容,“怎么说”就是文章用什么方法或形式展现。
“怎么说”要处处围绕着“说什么”开展。
比如:这篇文字主要是谈读书心得,记录一些平时可以借鉴的方法,那就要力图说的简洁明白即可。再或者我想写一篇关于自己在云南徒步的旅行文章,那就要不但把意思说明白,还要把当时的情景说的活现,让当时的情景有感觉性,可以影响到阅读的人。
“创作”与“题材”
该如何区分书中所说的习作、应用之作与创作呢?
打个比方,暑假时老师留的一项作业:作文。练习我们的写作水平,记得那个时代都是一个假期写8篇作文,我经常是开学前三天才开始奋笔疾书(此处偷笑),这就是习作。
参加工作后,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写工作邮件,这就是应用之作。
现在自己偶尔会在夜深人静孤枕难眠时,坐在幽暗台灯下写出买书不看是种病,这就是创作。
创作是一种创造,任何的摹仿抄袭,绝不配称为创作,只有创作才是发挥自己天分的真成绩。创作时要贵精不贵多,创作的首要先决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题材”。
生活中,可创作的题材比比皆是,就看自己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选定了题材,还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与题材有关的一切事物,时刻收集信息。最近在北京,有人看到共享单车被盗被毁,便就分析各种原因建议如何管理写出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很好的贴近生活的题材。
关于读书笔记
我以前一直认为读书笔记就是单纯的从段落中提取关键词进行整合,用精简的语言把问题说清楚就好了,现在从《文心》中明白了读书笔记不仅仅体现在文字的提取总结。
哪些是有意义的读书笔记呢?
·读书心得
·总结规则
·独到见解
读书笔记不需要有过多的抒情、华丽的词藻,最好用简洁朴实的文字记录。
合上《文心》这本书,总觉得还没有读透彻,原因可能是平时阅读的都是外国作者关于读书和写作的书籍,反而对国内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尤其是用了故事讲述的。无论如何,开始去总结书中有用的方法和规律总是好的,为自己又一次努力加油。
31@365
我是肥波教母。
一个在北京努力生活的小女子,服务于外企6年的上班族,喜欢阅读,喜欢分享,喜欢一切值得喜欢的事物。
读完我的文章有收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