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议说,我们不要和父母讲道理,因为他们讲道理讲不过,就开始讲伦理。
最近拜读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止一次被女主角伊丽莎白的母亲气笑了。这个没什么见识的经常用自己神经衰弱来说事,以压制女儿们的中年妇女和她的小乡绅丈夫,共同孕育了五个女儿。
她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嫁女儿,只要有适龄男青年搬来做他们的邻居,她总是异常激动,还没有见着对方真面目,就开始幻想新邻居能看上自己的随便哪个女儿,两人顺利结婚,这对于女儿来说简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女儿们对于她而言,仿佛一种可以让自己后半生衣食无忧的工具,她们嫁给谁的标准只是对方有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有没有高不可攀的社会地位,男青年们的品德几乎全由经济实力决定,至于皮囊是否好看,灵魂是否有趣,这位神经衰弱的班纳特太太不在乎也几乎不会分辨。
所以当伊丽莎白拒绝了她的远房表哥——浮夸的柯林斯先生的求婚的时候,她的神经又一次衰弱了。柯林斯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不过靠着一张嘴,靠着没有人格尊严的阿谀奉承,攀上了所谓位高权重的德·包尔太太,因此成为一个传教士。他很敬重他事业上的铺路石,很自豪自己传教士的职业,无论跟谁聊天,总是提起那位提拔他的了不起的太太,三句话绕不开自己神圣的传教士这一职业,那副嘴脸简直像极了今天的普信男,大小事情都要问提拔他的那位夫人的样子,宛若今天的妈宝男。
他向伊丽莎白求婚只不过是方便日后班继承班纳特家遗产,他首先选的是伊丽莎白的姐姐吉英,只不过吉英另有所爱并且好事将近,柯林斯才退而求其次选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拒绝了他之后他转而向她的闺蜜夏绿蒂求爱,用原作者的话讲,他是一个三天求两次婚的人。
伊丽莎白拒绝了这样的一个双重奇葩,按道理班纳特太太应该为自己拥有这样人间清醒的女儿感到高兴才对,结果当得知柯林斯娶了夏绿蒂之后,她竟然反过来责怪自己的伊丽莎白不够手腕,才让别人有了可乘之机,她的神经又衰弱了,原因是柯林斯娶了其他人,意味着等他们老夫妻百年之后,班纳特家的财产将是柯林斯的囊中之物,而自己一份好处也捞不着。伊丽莎白没有成功将自己嫁出去,使得班纳特太太在浪搏恩的邻居面前抬不起头,还要受到夏绿蒂娘家人的嘲笑与挑衅,她当然神经衰弱了!
最好笑的要数小女儿莉迪亚和韦翰私奔那一段。莉迪亚十六岁,已经是个情场老手,她是班纳特夫妇最小的女儿,日常生活就是在各种各样的舞会上面大放异彩,企图通过舞会钓上金龟婿,或者不辞辛劳也要跋涉十几英里前往隔壁的某某屯,去到军官们驻扎的地方晃上一圈又一圈,试图通过展现自己的美丽来获得大批军官趋之若鹜的殷勤,除了跳舞和吸引军官的手段,其余领域这姑娘多半没有多少造诣,是一个很肤浅的满脑子罗曼蒂克想法的多情少女。
她看上韦翰是毫无预兆的,他们的私奔是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韦翰早就厌倦了当民兵,他早就想撂挑子不干了,奈何旅途过于无聊,恰好这时无脑少女莉迪亚自己送上门来,她看上了他漂亮的皮囊,他刚好缺一个驴友,二人一拍即合,加上韦翰的花言巧语,贪玩的恋爱脑女孩莉迪亚自然再也顾不上她母亲无时不在衰弱的神经,私奔这事像是她能干出来的,并且毫不觉得羞耻,以至于后来逢人便亮出自己的戒指,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已嫁作人妇。
女儿私奔之后,班纳特太太的神经严重衰弱了,原著记载,她因为担心韦翰不会娶莉迪亚,茶饭不思在家关了两个星期。当远方传来二人结婚的消息,她瞬间满血复活,要求管家奶奶备马车,她要到她的邻居中间去宣传这一喜讯,她很感恩她最小的女儿嫁出去了,她才不在乎韦翰是不是爱搬弄是非,有没有污蔑他人,欠了多少赌债,够不够能力养家糊口。她只知道她的女儿出嫁了,她很兴奋,至于结婚的流程合不合传统规定,她才不在乎。
嫁女儿能治好她脆弱的神经。
她是班纳特太太,一个神经间歇性衰弱的中年妇女,嫁女儿是她毕生追求。为了达到目的,常常做一些在旁人看来不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情,她情绪的起落全部取决于她能否成功把她的女儿们嫁出去,太过于急切一次次在适龄男嘉宾们面前搞得女儿们觉得很丢脸,男嘉宾们也曾因为她无脑的、过于浮夸的行为举止,本来想要和她的女儿们交好却被劝退,但她依旧执着于嫁女儿。她常常用神经衰弱这一点作为伦理压制她的女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