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前两篇文章,我觉得这样写一年可能依然阅读量了了。
找来新媒体运营写作的教科书,一路学习一路发觉,我大概活在上世纪,对新媒体的发展和相关辅助工具的了解真的是一无所知啊,白的不能再白了。
在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现在,我显得落伍、格格不入。就好比穿旗袍没有民国时的韵味,装二次元又不懂是它什么的窘迫,真的好尴尬。
我有点懵。接下去我要写什么?把缩略的故事拉出来再深耕细作是表达什么?不把故事拉出来,那我下面写什么内容连接?我做这个公众号是干什么的?去年开这个号时,定位是心路疗愈历程+自己基地培育的花木,后来又想写写关于宠物,再后来想写写护肤,所以我把账号从花姐自留地改成老藤花院。花姐自留地很好理解了,我微博名字是老藤花,自留地就是想干嘛干嘛。老藤花院也一样,可以囊裹我七七八八的分类。
经过前两天的懵逼我重新定位了自己,重点推写个人心理成长。所以又将名字改成老藤花,与微博名字互应。
也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取名“老藤花”?其实这也是一段故事。
2016年夏季我经历一次情感伤害,唤醒我潜意识一直埋藏的家庭创伤,那时候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脑子一片空白。对,一片空白,似乎这一刻前好的不好的事都是别人的,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对它们也没有什么感觉。我努力找一些感受出来,抱歉,没有,我脑子里就是白色的,带一个黑点,别的什么情绪想法都没有。
我知道我出问题了。
那段时间除了粘着闺蜜Z和男票(不对是老公了)听他们话里的世界观、生活观念外,就是自己发呆,重新思考、寻找我活着的目标。
此时正值初夏,我坐在阳台上发呆,闻见一股很熟悉、很小时候的味道,淡淡的香,转了两圈却没有找到源头。
直到第三天,又来阳台思考人生。一阵风,我捕捉到了这香味,来自四年前我种下的那颗葡萄树,它现在开花了。
我凑近它的花,深深的吸,熟悉的淡香进入到鼻腔再落入心房,泪水决堤,这是小时候家园的味道啊,多么亲切!
小时候姥爷种了一个葡萄园,从我会走路、妹妹出生起都是在园子里玩大的。每年初夏可以穿裙子的时候总会闻到一股淡淡甜甜香味,弥漫了我们整个童年,而我现在才知道是葡萄花香,原来葡萄花这么好闻。(我想问有没有卖葡萄花香水的。我要买一瓶,不四瓶,我们姐妹人手一瓶。)
这一刻,葡萄花的味道使我想起角落里挣扎着活过来的兰花、郊外枯死一半另一半依旧向上生长的树。没有哪个愿意轻易的放弃生命,它们都在努力的活下去。老树也会开出美丽的花,枯藤还可以发新芽。只要活着,就可以活出美丽的那一面,“老藤花”几个字在我脑子里浮现。
我叫老藤花,老树枯藤也可以开出美丽动人的花。用我的、和我观察到的故事讲述心理成长、自我疗愈的历程。帮助你在自我成长道路上多一份力量,打破原生家庭束缚,走向更好的自己。
(你相信树有灵性、有像USB一样的接口,找到合适的数据线就可以把你们联结在一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