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男朋友的母亲是一位在江苏老家任教的初中语文教师,因为两个不懂事的孩子约会不放心而陪同相识、交谈了解彼此。她丈夫在上海开了个店,两人常年异地生活,她带着两个孩子在老家工作,还要照顾老人。第一眼见到她时,就感觉她是那种外表柔弱,内心却非常强大的女人。这种强大是被无奈的生活环境所迫而锻炼出来的。想想我们两个如此相像,孩子的爸爸因为工作的性质,常年在外,孩子从小就是由自己带大。两个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女人因为彼此孩子相识一年来,彼此心照不宣,因为知道孩子尚未成年,明白以后怎么样都不知道。两个孩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反正就是不和大人沟通,除了要花钱了。在两个孩子年初从关兴教育培训中心(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纠正不良行为偏差,鼓励学生努力上进,为学生恢复正常生活,重返校园创造条件的教育单位)回来以来,有过几次约会,也到过彼此的家,暑假还去了男孩的老家游玩,给孩子的妈妈添了不少麻烦,只要他们能够在一起给予彼此力量,向好发展,作为父母能满足的尽力满足。
可是他们还是我行我素,不谈有什么感恩之心、责任心,他们就是找不到动力。他们仍然脆弱敏感、懒,生活上不能自理自立,经过教育还是认为差错都是别人的,责任都是父母的。逆反,自制力差,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无力承受学习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女儿9月开学至今没有去过学校就是在家游戏,饮食紊乱、作息颠倒。在一个月后的10月22日,男孩的母亲向我发出求救信号,她儿子两天不去学校理由是头发没理好(这个原因与女儿没去学校如出一辙)就闹腾,让我家孩子劝说。让一个不上学的劝一个也是想着不去上学的孩子去上学,这~
很多话不好说,但是我也是直接说,因为我们正历经着相同的经历,不管结果如何,我告诉他妈妈我会尽力让孩子劝一下,但是对于都不愿理会家长的孩子来说,她会怎么做(嘴上嗯着)、会不会做,真的不得而知。因为女儿觉得我多说一句都是多余的,近来也许是我为自己着想了,不想没事就自气受,回家也不和她打招呼,因为之前我满怀期待回家她会心情好点回应,和她打招呼,“妈妈回来了 “,哪知她恶声恶气回应“干嘛“。
两个妈妈就互相吐槽,男孩的妈妈一直说着感激的话,其实我们就是互相支撑着。我告诉她:我们的事旁人不理解,我们的悲喜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故事,甚至可能成为别人谈论的资本。我们以为可以信任的人,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将我们的事传播出去。我们不能期望别人完全理解我们的感受,正如我们也无法完全体会别人的痛苦。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悲喜对于他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陌生的情感体验。这些语句是我在一本书上读到的,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也告诉她。
她觉得一想到自己为孩子做了那么多,钱也花了不少,孩子又这样了,心脏受不了。我告诉她得学会自我疗愈,通过阅读、写作、运动等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找到内心的平静。她也认可,我告诉她我就是在简书上写自己的经历觉得自我疗愈,虽然还是得面对现实。孩子的这个病态不是简单的外界环境影响所致,一样的大环境,为什么其他孩子好好的,专家说这个病根还是个人特质所影响。所以,不要责问自己对孩子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不用背负那么大的责任,要对自己好点,我们得互相支撑着。
很多事不是想明白之后才能无所谓,而是无所谓之后才能想明白,我们也有自己的人生和追求,要对自己好点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