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周国平
1
春节那会,手机微信群里弹出几条消息,里面在张罗着小圈子的同学聚会,安迪放下手机,还是老规矩,只要不是非去不可,就当做没看见吧!
这样的聚会,最初要有三十多人,同学情一生不变,一起回忆一下往事,追忆一下青春,大家都觉得特别美好。久而久之,往事青春聊差不多了,人越来越少,最后就剩下十几个人。
参加这样的聚会,安迪每次都习惯找一个角落坐下,倾听大家的聊天。
“我最近签了笔大单,公司准备给我升职呢!”
“哥的公司不行,也就是小本买卖。”
“公务员不好干啊!我这是受局长器重,要不然我都辞职下海了。”
“我老公很爱我呢!你看这是结婚纪念日他送我的卡地亚。”
实话说,安迪不喜欢听这些事,其实某些同学聚会只是互相满足彼此虚荣心罢了。
公司准备升职那位,已经连续三年听这句话了,现在还是个底层的销售员。开公司的哥们,言语中能听出他的炫耀,前段时间有位同学想光顾一下他的生意,结果报价比同行高出一倍。公务员那位同学口中的受领导器重,听完他的工作性质才知道,他只是个办公室内勤。炫耀老公多么爱她的女同学,那个卡地亚的戒指从结婚炫到现在都没变过。
时间长了,大家都心知肚明,还得表面上装作崇拜的配合对方,简直太累了。像安迪一样想的同学,慢慢的也就不参加了。
安迪说,最初她也很想努力融入其中,以免在饭桌上冷场,但实际上勉强配合只能显得更为尴尬。其实,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不同的社交环境,不同的经历,没必要强行将三观融在一起,刻意的迎逢彼此都累,不是吗?
2
我们都在无意间成为了一个外向的孤独患者,一面展现出来,一面深藏起来。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提到,自己是不是病了?越来越不爱和不熟悉的人接触,竟然还有些恐惧社交,近日更有想法干脆在家办公算了,脱离三观不合的区域。
朋友笑了笑说:“我们都一样,我来这座城市一年了,一年来没有交新朋友,平时工作交往的都是普通同事关系,上班是同事,下班不认识,这样互不打扰各自安好的状态挺好。”
朋友说,曾经也讨厌这种孤独感充斥内心的感觉,潜意识强迫自己去融入一些并不喜欢的所谓的圈子,可时间长了才发现这样的做法完全不能让自己获得快乐,反而会更加孤独。
年龄越大,越觉得孤单。面对熟人可以滔滔不绝的成为话痨,可面对陌生人又成为唯唯诺诺的孤独症患者。越来越有意识的让自己独处,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去打扰别人也不希望被别人打扰。
赤道少女说过:“其实孤独才是治愈一切生活的顽疾的良药。每一分依赖都使人懈怠,每一次寻求帮助都获得解答也只会使人慢慢拒绝思考。支撑你走向每一次进步的并不是他人所谓的正能量,而是你在独自经历完一段黑暗、消沉和迷惘的时期过后默默痛下决心做出的改变,到此,生活才豁然开朗。”
孤独是瞬间的欲言又止,愿身边总有人能懂你沉默不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