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可能还有的人要读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这么漫长的一个过程不禁会令人想这么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有人说,不读书一样可以做大老板,一样可以挣钱一样能有房有车,加之我们日常生活用的到数学函数、分子变化、外国语言吗?是的,确实有不读书一样过得好的人,我们不能否认那些读书少的人也能过得不平凡,也并不是学历高就有好工作,所以,我们为什么还要多这么多年书?
依现在的医疗文化水平,大多数人都能活到六七十,漫漫岁月,一定会有人生的怠惓期,一般是35岁左右,人生家庭事业基本成熟的这个时期,算是一个分水岭吧,许多问题到了这个时期我们就能看得很清楚。花了很长时间去“读书”的人现在可能才刚刚起步,前路还有许多未知数。而那些早早在外奋斗的人已经有了比较稳定的工作,但是吃同样的饭,做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已经重复了八年十年甚至更多年,疲倦了,懈怠了。都说12是一个轮回,36又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或是重复着三十五岁的生活,或是寻找新的人生。
读书并不只是说那些学历高的人特有的标签,它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人生阶段的人,它是一种习惯,求知、探索扩大视野的途径,别人总结的经验别人讲的故事可能我们根本没有经历过,却能被作者带到一个个不同的环境和知识的世界并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有不同的思考方向。读的书多了,能力会在不知觉中变强,专业底蕴也会更加深厚。读书确实很重要,对自己的孩子成长和发展有影响,至少可以让孩子出生的环境和家庭背景相对好些,或是在父母亲的角色上做个更好引导作用。
一些出去工作的朋友,会说没时间看书,而且工作也没什么地方需要看书,我只要每天上班把自己的工作按部就班的完成就好了。其实,这样下去日复一日就只是在原地踏步,不能说他们干不了活挣不了钱,只能说这类人大概就只能是这个水平了,很多思想观念不会有创新不会有突破。而那些工作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很多东西都不会,要赶紧多学点东西,甚至有朋友让在校的我去图书馆帮他借书。有这种无知的意识是好的。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走向知识的第一步先要知道我们是多么的无知(The fist step to knowledge is to know that we are ignorant)。
一个人的格局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慢慢扩大,格局能够潜意识决定你会交什么样的朋友,会做什么事,指引前进的方向。不管你现在活得怎么样,都不应该停止学习,而读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想像一下,在一个静谧的午后,捧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抛开日常的琐事和浮躁的情绪,静静走入知识的海洋,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书本可以带我们暂时离开喧嚣的现实世界,平静我们的焦躁内心。甚至老了,书可以是一直陪伴我们的人生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