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城南旧事》
有些事儿,倘若曾经回忆起来都是甜蜜,如今回忆起来满是泪水,就可以忘却了。因为,他已不再属于你了……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读大学的时候,就读过,但是,以我当时的心性实在不适合读这类书,也没有这份耐心读完这些陈年旧事。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也喜欢上了在闲暇之余,回忆旧事。就如这本《城南旧事》的封面中写的一样:
童年旧事中,有我们对纯真岁月的无限留恋与缅怀。
忆的是旧事,缅怀的却是自己曾经拥有的纯真岁月。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祖籍台湾省苗粟县。她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被称为“台湾文学的保姆”。
这本《城南旧事》共收录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春风》《婚姻的故事》三个小说,读起来满是回忆的味道。
《城南旧事》是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
林海英用纯真的笔调,描绘出一段段温煦的回忆,道尽人生和命运的曲折凄苦,同时也展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北京风貌。
从《惠安馆》中,因思念一去不返的爱人和刚出生的孩子而成疾的疯子秀贞,到《我们看海去》中那个为了奉养母亲何供弟弟读书的以收破铜烂铁为掩护,最终因为英子的无意之举,被便衣破案逮捕的的小偷,再到《兰姨娘》中险些成了父亲姨太太、最终和徳先叔远走高飞的兰姨娘,以及《驴打滚儿》中的自己出来做工,结果女儿被丈夫送人,儿子淹死,最终跟随丈夫回乡的宋妈的无奈生活,直到最后《爸爸的花儿落了》里父亲的离世,每一桩,每一件,都是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更准确的说是二三十年代的女人的悲惨而又无奈的命运。
左右着那个时代的女人的命运的,从来都不是自己。
《婚姻的故事》是透过嫁到有一个公公、两个婆婆、八个兄弟的四十多口人的书香人家做儿媳的英子的独特视角,来静观新旧时代交替下的形形色色的婚姻状态 。
英子的婆家,饱读诗书的公公仍然旧婚姻制度下的典型,有一个贤淑的就是妇女的典型的婆婆,又娶了姨太太,于是,更加凸显了婆婆在面对公公和姨太太时的尖酸刻薄。有谁愿意与人分享丈夫的爱呢,即使有名正言顺的理由,也没有办法真正的从内心里接受这样畸形的婚姻状态,于是,婆婆会自己开小灶,会为了分月饼要与公公同食月饼这样的事情而发出更人费解的“哈”的声音。
婆婆是旧的婚姻制度下的真正的悲剧人物,即使空守着婚姻的躯壳也要让它看起来是完美的。
与婆婆相比有过之而不及的是同学傅的母亲,傅伯母因为丈夫娶了姨太太“兰娘”就装病躺在床上,最后竟真的病瘫了,长年躺在床上。丈夫去世,傅伯母只能与自己曾经仇视的“兰娘”相依为命,还要在从不多说话的“兰娘”的照料下生活,内心里该是怎样的一种屈辱与不幸。直到我见到她时,头发掉光了,牙齿也脱得一颗也没有了,却有一张白胖的脸,笑眯眯的咧开了没有牙的嘴,在那个黑暗的、满是油渍与污点的床上点燃一根小蜡烛,捏着那烧软的烛油……
一个无法承受现实的残酷的女人,只有用这样“愚蠢的”方法来报复丈夫,真正惩罚的却是自己,得到的是家人的疏离,包括自己最爱的女儿的疏离。
而我,家中的几个哥哥正旧的婚姻制度逐步瓦解,新的婚姻观念正在形成的典型代表。大哥与二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哥在大嫂去世后又续娶了贤,三哥则是旧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也是家中最不幸的一个。也正是因为三哥不幸的死去,才有了我的幸福婚姻。
而四哥这个新时代的人物,新思想的代表,应该是推动这个封建的大家庭瓦解的主要人物。兄弟们相继搬出这个大家庭,也就意味着自由的开始,新生活的开始。
而整个作品中,最能牵动我的心弦的人物该是方先生的太太——那个笃信爱情而远离了父母的富家小姐——亚珊。
亚珊为了爱情,不顾父母的反对,从家里逃出来与方先生生活在一起。因为方先生不喜欢她的家人,不许她接受娘家人的接济,即使回了娘家回来也很少说起。一生没有孩子,却还是安静的陪在方先生的身边。
而方先生呢,却直到亚珊去世,也不敢说出自己另有家室的隐情。而后,怀着对亚珊的愧疚,像我和丈夫豫生讲述他们的爱情。不得不说,这样的爱情是虚伪的,方先生一直认为亚珊直到死也是不知情的。
不过,在众人眼中的那个优雅的女性——亚珊,虽然在众人面前说说笑笑,弹弹唱唱,昆曲,吹箫,都很精的亚珊,为何会有不同于同龄人的身体哪部分的明显的伤患的多病呢?
显然,亚珊的病在心里。聪明如她,怎会觉察不出丈夫的心事,恐怕只是“聪明”的选择了闭口不言,而最终郁结成疾,直到去世。
形形色色的婚姻的故事中透着女人在婚姻变化中的无奈。
《春风》中,则是透过琼英这个角色,来亲历了自己的恩人静文校长、曹宇平与自己的未婚夫的姐姐立美之间的感情纠葛。
立美的死去,让我心疼的流泪,无端地对这女人的悲惨的命运难以释怀。我想,倘若,命运能够给予立美一支笔,来让她有记录生活的权利。那么,在医院里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的立美,会写些什么呢?
可能,立美会假我之手写下下面的文字:
今天,天气尚且晴朗,窗外的天空蓝的耀眼,我好想能够再牵着女儿幼幼的小手,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好想能够亲自牵着幼幼的小手走进明明女中的大门……如果可以,我多想看着幼幼长大啊,可以像立明和琼英一样,读书,学习,有自己喜欢的路可以走。
然而,这一次我怕是难以再走出这个医院了。
生命的结束,于我而言,并不可怕,更是一种解脱,一种罪恶的爱的结束。多年来,郁结在我心中的愧疚,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我已经见过了明明女中的校长静文了,情不自禁地想见到的宇平的妻子静文女士。那是一位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的负责任的校长,幼幼跟在她的身边,我可以放心了,相信她会像照顾琼英一样对待幼幼的,更何况,还有幼幼的父亲——宇平在。
想起我和宇平的相识与相爱,我是怎样的一种幸运啊。当年,我带着年幼的弟弟来台湾投靠叔叔。叔叔过世后,我到找到了一份打字员的工作,真实的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大我十几岁的宇平,也可能是生活的艰难让我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我不顾一切地和宇平相爱了,后来生下了幼幼,我们一直宁静的生活着。宇平,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在家里种种花花草草,带着幼幼玩玩闹闹,就是他的幸福。我常常在想,这样的宇平怎会与一心想要把学校建好的明明女中的静文校长相爱呢?
这样的生活,安静而又幸福。但是,我的内心里从未停止过自责与不安。我常常在夜里看着窗外的月光,想我们的爱情,想幼幼的将来,想从未见过面的我和宇平最愧疚的静文女士……
尤其是近年来,宇平为了我的病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过那个家了,我更加深深地自责,不敢期待静文女士的谅解,却希望我的死去,可以缓解她内心里对我的恨意,或许,可以原谅宇平。
我的弟弟立明,能有琼英这样的未婚妻,将来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会有自己可爱的孩子的。我多么希望能再见一次琼英啊,把我的弟弟立明托付给琼英,把我的幼幼托付给琼英。琼英,是和她的恩人静文一样的女子,一定会把立明和幼幼照顾好的。
我了解自己的病,或许这是命运对我的惩罚,我已贪恋了太多的宇平的爱了,是时候离开了;我对静文有太多的愧疚了,是时候离开了……
希望我的离开,可以赎我这一世的罪过,不把我的罪恶强加到幼幼、立明和宇平身上。
从我合上《城南旧事》这本书开始,我的内心纠结地痛了很久。
爱情,终究没有理想圆满;女人,终究没有想象的坚强;生活,终究没有期待的如意;旧事,终究没有简单到想忘就能忘记。
旧的时代,已经结束,困扰着人们的婚姻与爱情的羁绊,却从没停止过,并且还会一直延续下去,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