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赵远平原来一直从事野外石油勘探作业。由于他超强的工作能力,一步一步的从一个普通工人提升到了现在的职务。他这个人非常务实,有能力有担当,能用人敢用人是他的一大特点。
之前省委领导找他谈过话,准备让他出任河广市市委书记。坚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他孤身一人提前一个月就已经把河广市的边边角角走了个遍。
赵远平和某些领导不一样,他到每一个地方担任新职务的时候,从来不带自己原来的司机,也从来不带自己原来的秘书。这为他带来了良好的政声,也让他每到一地都带出一套他自己的班子。
正式履新市委书记后,市委办公厅向他咨询意见,准备给他配备秘书。他说:“这个先不着急,先选一个老同志来给我帮忙整理整理文件吧。”
于是市委办公厅就让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老王给赵书记做临时秘书,帮他处理一下日常杂务。其实对自己的新秘书人选,赵书记心里已经有数了,但他还不确定,他还想再考察锻炼一下再做决定。
那个人就是他在某县水库管理站发现的那个特别有意思的年轻人骆文谦。
他亲自下令把骆文谦调到了一个更加偏远的隧道管理站去当负责人。
那个隧道是一个很长的穿山隧道,建起来也有十几年时间了。这条隧道没建成之前,人们出行靠的是附近一条使用了几十年的盘山公路。
这条盘山公路是在荒山上开凿出来的双向两车道公路,一边是怪石林立的山体,一边是深达几百米的巨大山涧。
站在公路边上往山涧底下望,在涧底的人就像一只小蚂蚁。
山涧的底部至今还有因为车祸掉下去的汽车残骸,因为山涧实在太深,掉下去的汽车都没人管。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河广市政府出资修建了这条穿山隧道。
骆文谦调动之后,不知道自己该喜还是该忧。高兴的是自己终于调动了,而且还成了隧道管理站的一把手。
但不好的地方是调动的不是什么好岗位,反而是比水库更偏远的隧道管理处。这地方虽然每天车流量很大,地理位置却在他们河广市与兄弟城市交界的地方,极其偏僻。
很多时候手机信号都不太好,对外联系只能靠座机。不过这一切骆文谦很快就适应了。调整好心态之后,他每天拿着一本黑皮笔记本,围着隧道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山前山后、左左右右都转了个遍。
翻开他的日记本都觉得很好笑,不是美术专业出身的骆文谦画的地形图比小学生强不到哪儿去。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情是带着管理处的老张去买了30吨的工业盐、堆放在管理处的储存仓库里。后来他又发现仓库里可能会受潮,又去割了百十个平方的防水篷布铺在盐袋子下面。
他上任之后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带着管理处的七八个人和建筑工人们吃住在一起、在隧道前后的主干道旁斜向修建了十几条缓冲带。
这些缓冲带的长度统一设计为20米,统一由碎石子铺成,在缓冲带尽头的山体前面再用沙袋堆起一个堡垒。尽量减少失速失控车辆的撞击受损程度。
另外他还在一个下大雨的日子里爬到山顶上,用一根绳子拴在棵大树上,一头拴在自己的腰上,仔细观察下大雨时山上流水的走势。
之后又带人依据山势在山上人工开凿了三条用来泄水的分流渠,防止在恶劣天气雨水倒灌进隧道里引起车祸。
说话的功夫就到了这一年的11月份。河广市地处北方丘陵地带,春秋季相当短暂而不明显。骆文谦自己是一个单身汉,所以吃住都在隧道管理站。
天气一转冷,他就每天盯着天气预报看。时刻关心着天气变化。
尽管那天晚上天气预报是多云,气温最低九度。但骆文谦在管理处门前望着头顶上被一层浓厚乌云遮蔽的天空,感受着风中吹过来的一阵一阵冷意,他敏锐的感觉到今夜可能有一场大的寒潮。
在睡觉之前,他又出来看了一次,室外气温竟然有了一点回暖,烟卷的烟丝竟然变脆了……小时候的农村生活经历告诉他,今晚上可能会来一场突然而至的降雪或冻雨。
于是他紧急把工人们召集起来,连夜在隧道里撒上了工业盐,而且在隧道口的前后20米处也都用工业盐撒过。根据他多多益善的要求,这一次就用掉了十吨。
当天夜里下了那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降雪量虽然不大,但在路面结成的薄冰造成了不少受雪地方的车祸高发。
由于骆文谦的先见之明,他们隧道管理处这里一点儿事情都没发生、照常运营。
时间一晃就到了春节前。按说这应该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但骆文谦知道越是过年过节越要加强安全保障意识,一心想要干出点儿成绩的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没回家。
那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披着一件军大衣的他一如既往的在开通隧道的山上转悠,远远地看见管理处门前来了三辆小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