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价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糟,越来越吵的今天,生活在都市的你,是不是越来越渴望逃离的这纷扰,躲在一个青山碧水的地方,建一个小房子,有一个大院子呢?其实,很多年前,这样的生活,我们就得到啦!
当然,那是我小时候,
那个房子矮矮的,房子主体下半截是蓝色的砖,上半截是土坯,三间小房从中间隔开,两间作为外间,按现在的说法,功能类似于今天的客厅。房子的最上面,是蓝色的瓦顶。
外间冲门有一张大大的方桌子,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是还有几个大缸,用来盛粮食。房子没有吊顶,从梁的两头吊下来两条绳子,搭个竹竿,两头放两个篮子,一个篮子里放黄馒头,一个篮子里放白馍馍。我们总是在半晌玩的满头大汗的跑回来,支个凳子,先过这头,摸摸有没有白的,如果没有的话,再跑那头,摸个黄的,管他是软是硬,拿起来就啃,连一根菜都不用,照样香甜。照样不耽误跟小伙伴们边吃边玩。
外间和里间厚厚的隔墙之间,除了门,还有一个很奇特的东西,就是一个二十厘米左右的洞,把里面和外面打通了,从我记事起,总是两边糊着画,并看不出来是干嘛用的,有一次我问娘:"留这个干啥呀?"
娘说:“以前是为了省灯油,把一盏煤油灯放中间,就能连里边带外面都照亮了。”
所以我后来看到凿壁偷光的故事时,就总是想起这个墙洞。
里间是卧室,靠里面一个大大的炕,占了屋子大多数的地方。一侧也有一个洞,但是没有透,我和哥哥的书老是放子里面,算是我们家的柜子吧!
炕的前面就是一排的煤火台,冬天的时候,坐在炕上,正好踩在煤火台上,煤火旺旺的,脚总是暖暖的。
对着炕的就是窗户,这个窗户也是下半截是玻璃的,上半截是糊的纸,就像电视里的格子窗。窗台上放着一个镜子,下面靠墙放着一个长长的凳子,就是类似沙发的功用的,哈哈。冬天,我总是跪在这个长凳上,趴在窗台上,看窗户上的冰花。感觉非常美,总觉得自己走进了那些冰花的森林里,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
院子里呢,靠墙总是靠着一些农具,我记得一幅画,就是宁静如水的月光下,一个这样的房子,到现在却分不清,那到底是一幅油画,还是我记忆中这个房子了。
大大的院子也是小孩子的乐园,炎热的夏天跑进来拿着大瓢咕咚咕咚的喝水,下雨后跑进水坑里趟水,雨停后满院子的抠小洞找爬抓(蝉的幼虫),或者是爬树,捋槐花,榆钱,用微微发红的椿排串个手镯,把桐树的花萼串起来当蛇玩,吓唬人,或者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滚雪球,堆雪人,在雪地写字,即便是那卸了轱辘,靠在树上的排子车,在风里吱吱响的声音,都是很有趣的。
更何况还有一个最好玩的。爹那个时候出去爆玉米花,晚上回来的时候,一个长长的柳编的框子里缝隙中总是夹了一些回来,于是我们这些女孩子老是把框扣在地上使劲拍,米花掉下来再吃。男孩子更干脆,直接钻进去抠,只留两只脚在外面,有人使劲一推,柳框就滚起来,里面的人也跟着打转,我们都哈哈笑起来,里面的人也不生气也不出来,继续霸占柳框。
童年已经远去,那个院子,那个屋子,那些笑声都已经远去。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可是,感觉他们的快乐,总不如那个时候来的自然而真切。不知道,他们长大后想起的童年会是怎样的呢?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三期第三天,学号27,李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