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有一种特性,一旦得到人的信任,这人就会在有需要时第一个想到这个品牌,追随这个品牌的风尚,相信品牌下的产品都有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质量。但如果一个人活成了品牌,那又是什么样?
最近我喜欢上一个“品牌”,就是《罗辑思维》中的罗胖。对他的了解仅仅基于逻辑思维这个节目, 并且看的并不是视频,而是每天在空闲时间会在喜马拉雅上听他的广播。罗胖的声音已经成为我每天清晨醒来时那杯凉开水,不可或缺又迫切需要。我记得第一次认识他是在《奇葩说》上,当时看他跟马东和高晓松畅谈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这个人到底是谁?但毕竟我好奇心缺乏,也就没有再继续深究他的身份。接着就是著名的papi酱的一亿投资事件,那时觉得这人面熟,但这下是连《奇葩说》上那一次短暂的“遇见”都没有想起来。直到下载了喜马拉雅开始听广播之后,看到他的节目专辑上那个有些面熟的照片,鬼使神差的下了好几集他的节目,其中包括《时间的朋友》超长演讲。然后我就入坑了,不可自拔。
我确实是不了解罗振宇,除了他的节目,他的声音他的长相,以及每天都在节目中做广告时提到的公众号和微博,我确实是不了解他,罗振宇这个名字,包括他的品牌节目《罗辑思维》在我所生活的圈子中简直就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尽管我认识的人中除了我之外,好像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但对于我来说,他讲的历史就是历史,他讲的经济就是现状,他推荐的书就是绝世好书,他所作的演讲就是最有价值的演讲。在我的心里,罗胖俨然成为一个品牌,而且是一个性价比极高,又令平民能够消费的高端品牌。
我突然想起了“品牌效应”这个词, 并且顺手抄起手机百度了这个词。
品牌效应是由品牌为企业带来效应,他是商业社会中企业价值延续。品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最初的品牌使用是为了便于识别产品,品牌迅速发展是在近代和现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产生,其得以迅速发展即在于品牌使用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突然觉得,要想在这个信息传播广泛而迅速的时代创造出价值,就应该活成一个品牌。这里的价值很广泛,可以是社会影响,可以是经济利益,也可以是精神建设,甚至是历史贡献,又有什么不可能。
单从经济利益和社会影响两方面,我所知道的例子不胜枚举。最典型的一种现象,就是网红。
拿我的旅行女神猫力来说,作为网络红人,猫力是当代许多年轻人的理想中的自己的缩影,漂亮,自由,充满好奇地探索全世界,她已然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精神咖啡,在苟且生活里颓然望去,发现原来还有她那样缤纷绚丽的活法,顿时振奋不少。这是猫力的精神影响。
随着猫力带来的社会影响,她的旅行传记成为了畅销书,她的衣服品牌“猫力星球”成为具有别样态度的风尚,许多面相年轻人的产品相继找她代言,我猜找她扩大影响的景点商铺广告她也接到不少。这是猫力的经济效益。
就我看来,猫力和其他年轻旅行家所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的理想和生活态度与方式,从某种程度上为这个时期印上了标签,象征着一个时代的奋斗与自由。这是猫力的历史意义。
于是,猫力的鸡汤有人听,猫力的衣服有人买,猫力的生活有人学,我觉得这就是品牌。
猫力活成了品牌,“新生大学”的李笑来是品牌,“选择自己”kyle的是品牌,“改变自己”的张辉是品牌,彭小六和剽悍一只猫也是品牌。这些“大神”所提出的观点能让人作为追求目标的风向标,写出的方法论成为人奋斗路上的规划指南,创办的线上产品让人觉得真的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改变,帮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不得不说,“活成一个品牌”就是一部分人口中“有意义的人生”啊。
听起来,活成品牌这件事并不容易,其实不然。就像我在《为什么没有人听你说话》里讲到自己的例子,我给一个朋友成功地化了一次妆,我成为她眼中的化妆方面的专家,于是我推荐的化妆用品就成了最好用的产品,我所讲的极简主义也瞬间深入她的内心,并立即转化成了行动,尽管极简主义跟化妆这件事情看上去根本没有关系。那一天我对于这个朋友来说,就好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
我有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对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都有比同龄人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当他的学院的学生会想要组建一个团体心理辅导项目,辅导员第一个想到了他,当想要学咨询的学妹想入手专业书,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他推荐。就连作为某心理学校心理咨询师三级培训的校园代理,他都要比其他校园代理招生更多。正当他的同学忙着考研,忙着就业的时候,他正享受于在北京一家特殊儿童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我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选择。
我不厌其烦地拿他作为例子,因为于我而言,他经常是对的,他就是一个品牌。
既然提出了把自己活成一个品牌,那么,怎样才算活成了一个品牌呢?
首先,这个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长。就像苹果的系统改变了世界,就像小米低端的价位和高端的技术让普通人享受到了智能的生活,就像罗胖为不爱读书学习的人普及并分析了经济和历史知识,就像李笑来给有志却迷茫的的青年带来了实用而科学的理论方法。品牌要想深入人心一定得在某个方面得到受众的信赖,没有信赖算不上品牌。
接着,作为品牌得具有普适性,这是我在心理学中学到的词,意为普遍适用性,也就是品牌不仅要适合一个人,而要普遍适用于一类人,甚至更多类别的人。这就像你妈妈给你做一件衣服算不得品牌,而你妈妈如果开了个裁缝铺,服务于邻里大众,这才能够说得上是牌子,如果妈妈设计的衣服批量生产,流通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才能算的上是个品牌。要想看自己是不是品牌,可以看看自己到底影响了多少人,帮助了多少人。
再者,判断是不是一个好的品牌,可以通过扩大规模,以观影响的方式。通俗地说,作为一个卖服装的品牌,如果推出一款皮鞋,仍然有许多人愿意信赖这款皮鞋,那么这就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品牌。就像我喜欢的罗胖,他讲创业和历史许多人爱听,他推荐的书也有不少人愿意买,他投资了papi酱也有人坚信一定能赚到钱,这就是个相当好的品牌。因为这样想,所以当《奇葩说》开始卖瓜子的时候,我就觉得《奇葩说》不仅仅是一个节目了。
我阅历不多,只想到了这三点。
之所以写这样一篇文章,一方面我非常喜欢罗胖,作为不甚读书的孩子,我居然特别喜欢听他讲些根本不感兴趣的历史,和根本看不明白的经济与创业相关的知识与故事。另一方面,我又觉得罗胖和猫力这样的人非常酷,就突然萌生了“品牌”这样的想法,也对于活成“品牌”的人生充满了向往。
其实我的愿望是赚很多很多钱,而且是通过自己的专业本事或者个人魅力的方式。那么,活成一个“品牌”,就成了一个值得选择的选择。
讲真,谁不想帅气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