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春蚕吐丝描”画出的贵族和文人生活
司马炎建立的晋朝,后来因为被北方少数民族联合进攻而灭亡。
晋朝残余的力量迁到南方,定都金陵(今天的南京),历史上成为东晋。
许多原来居住在北方的汉人避难到南方,他们保存了传统的文化,重视教育,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从东晋开始,南方文化的形式和北方有了很大的差异。
1、“竹林七贤、荣启期”砖画
——南京的一座墓中发现。
——竹林七贤:写诗,弹琴,唱歌,喜欢大自然,不喜欢做官。
——表现了魏晋时代文人潇洒自在的个性。——优美匀整的线条,是训练很好的专业画家的作品
——线条,粗细都一样,毛笔的中锋画出来的。画的时候必须很谨慎,维持一定的速度和节奏。像一根丝一样连绵绵不断。“春蚕吐丝描”。
2、顾恺之和“春蚕吐丝描”
——顾恺之:第一个中国画家。(有名字流传下来,是文人也是画家)
——“春蚕吐丝描”特指顾恺之的作品。
1 )《女史箴图》卷
——宫廷女人提倡道德的一卷绘画。
——来源于张华写的文章《女史箴》,画成12段,目前只剩下9段。目前收藏在英国博物馆。
——线条:春蚕吐丝描,非常均匀且优美——人物:女性身材修长,衣服宽大华丽,身上有许多装饰用的飘带,高贵端庄。裙子下摆比较宽,使得人物造型稳定。
2) 《洛神赋图》卷
——来源曹植的文章《洛神赋》,描写他在洛水河边,看到美丽女神的景象。
——亲笔画已经遗失,现有四种不同版本,是宋朝人临摹的。
——顾恺之用具体形象的方法,使文学上的想象,转变成美术绘画上的形象。
3) 《列女传图》卷
——以女性的美为主题,不仅描绘女性外在形体的美,表情上的美,更希望能借此传达出女性内在品德上的美。
——顾恺之:以有教养的女性为题材。
——中国古代,常常用绘画来歌颂有道德,有功勋的人,通过这些有品德的圣贤,有功业的帝王,将相的画像,影响一般人,使得一般人,不知不自觉效法圣贤的行为,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作者问:你相信常常看一个伟人的画像,也会影响你的行为吗?在生活中,有没有你特别佩服的人?“偶像”。你愿意为你的偶像画一张画吗?或者,你愿意用顾恺之的方法,把一篇你喜欢的故事改成绘画呢?